第一次当评审,审了青基15份,给了一半的资助率,略高于基金委的建议。 基本都是来自不知名高校的,说明基金委在打包分配上可能会考虑家境,让出身不好的有翻身机会。当然,也可能是觉得我太弱了,审不了好的 总的体会: 1、从负责的评审的角度,给C付出的工作量比A和B要大得多,因为过的理由都是相似的,不过却各有各的不同。因此,应该感谢那些年给我C的评审。 2、基于1,如果能力不够本子的创新可以不大,但不要有硬伤,否则评审会很开心地抓典型。 3、不要寄希望于送到小同行手里让你的idea被充分理解,事实上,越对口越容易被揪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