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GuoZR.com

  • 注册登录
  • 互助中心
  • 我要提问
  • 基金检索
无基金就出局
Funding or Losing
  1. 首页
  2. 经验
  3. 正文

青基评审心得:写本子时主要应面向大同行

2017年5月31日 2847点热度 1人点赞 1条评论

第一次当评审,审了青基15份,给了一半的资助率,略高于基金委的建议。
基本都是来自不知名高校的,说明基金委在打包分配上可能会考虑家境,让出身不好的有翻身机会。当然,也可能是觉得我太弱了,审不了好的

总的体会:
1、从负责的评审的角度,给C付出的工作量比A和B要大得多,因为过的理由都是相似的,不过却各有各的不同。因此,应该感谢那些年给我C的评审。

2、基于1,如果能力不够本子的创新可以不大,但不要有硬伤,否则评审会很开心地抓典型。

3、不要寄希望于送到小同行手里让你的idea被充分理解,事实上,越对口越容易被揪出破绽(有关系的除外)。因此,写本子的时候主要应面向大同行。

4、自己的成败取决于别人,提高自身的实力是王道,但在干货有限的情况下,拼的是细节。

申请书各部分的评审体会(含各种软、硬伤):
1、中文摘要
传说中好的摘要会让人眼前一亮,现实中就别想了,只要别让人眼前一黑就算通过。典型问题:背景介绍太多(占一大半);说自己的工作用词不够具体和专业(如果很多语句放别人申请书里也行,那就不专业);缺乏高度(比如改善xxx的性能,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改善性能,最好升华一下,体现质变)。

2、英文摘要
虽然不起决定作用,但影响评审的印象。英文摘要错太多,如果后面没有像样的英文论文,那就有理由怀疑申请人不具备发表高水平英文论文的能力;如果后面发表过英文论文,那就有理由怀疑申请人不认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不要因为疏忽而葬送自己。

3、预算
近几年多了预算说明书,很多人不会写,作为评审一般也只是笑笑而已,但写得好坏确实反映出申请人是否具有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经验。好的预算说明应尽量具体和有依有据。常见问题:设备和材料费列支普通电脑、打印机等通用设备和打印纸等办公耗材;燃料动力费列支日常水电物业费;会议费应为组织会议的费用,参会的注册费应属于差旅(现在合并了,但分开写的话还是要专业);没事别列其它。

4、立项依据
重要性不多说,说说问题:点题太慢,废话太多,题目中的各个词及其关系要尽快交代;研究现状太宽,应该专注于本项目针对的问题,其它简略带过;文献陈旧、档次低,关键文献的水平决定了你研究的起点和将来的高度。

立项依据里一个常见而可能致命的问题:基于/采用/面向/适合/针对...A的B,这一类的命题中A和B本身可能都是有意义的,但A+B却不一定。比如,拿另一个领域的A技术去提高B系统的性能,如果简单照搬的话创新性可能不足。因此,立项依据里一定要说明A+B的重要性、必要性、合理性、创新性、先进性及可行性(不一定按这个条目,但要思考并体现),分别论述A和B而缺乏内在联系的话很危险。

5、研究内容、目标、关键问题
这部分属于专业的,尽量用专业的语言描述,少用套话。比如建立理论模型,要说清楚用什么理论、分析什么问题、用到哪些参数、希望得出什么结果,写不全的要在技术路线里体现思路。模型、策略之类的词汇都是套路,如果修饰或解释太少的话会被认为空洞无物。

关键问题要提的有高度、有共性,避免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

6、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
看到这里大部分评审已经累了,别指望他们能看懂、看全。技术路线不应只是路线图,要专业、条目清晰地阐述拟研究的技术点和初步结果,让人觉得你做过预研,不是空谈。目标定得很大又没有足够技术支撑的话不敢给你做。

7、特色与创新
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地方,仁者见仁,建议少用“优化”、“改进”之类创新性不足的词作标题。

8、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只说跟本项目相关的,单位有多少台电脑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9、简历啥的干货没啥可说的,实事求是。

先写这么多吧,仅供参考。祝大家都能高中!

出处: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11408968

标签: 基金评审
最后更新:2017年5月31日

iRobot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iRobot

    邮件里给了通过率建议!可能不同学部不一样吧。

    2017年面上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的资助率略高于20%,考虑到评审专家们会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建议您将同意资助的项目数量控制在40%左右。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率稍高一些,但不足30%,建议您将同意资助的比例控制在40-50%。如果您收到的申请书少于5份,或者申请书的整体水平偏高或偏低,可以不受这个比例的限制。

    2017年5月31日
    登录以回复
  • 您需要 登录 之后才可以评论
    我的感悟

    如果我们对科研的追求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价值的延伸,那么基金仅仅是这个过程中的路边风景。中与不中,是某些人的认识,但我们追求的步伐不会因为他们的认识偏差而丝毫懈怠。
    --------------------------------------

    最新问题
    • 进展报告状态还是“等待基金委审核” 提问人 admin
    • 物理学院的教师是否可以在化学口申报面上项目 提问人 admin
    • 综述性论文是否可以写进5篇代表作? 提问人 admin
    • 国家一级学会奖相当于省部级奖励吗? 提问人 admin
    • 高被引论文需要在国自然标书里提一下吗? 提问人 admin
    • 做化学材料的人申请国自然基金需要画技术路线吗? 提问人 admin
    • 国基面上的主要参与者是必须的吗? 提问人 admin
    • 综述反映你的学术认知水平 提问人 admin
    • 参与的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会自动在简历上出现吗? 提问人 admin
    • 为了方便评审,我的唯一通信作者论文,我还是会注明的 提问人 admin
    热门问题
    • 研究成果栏中的第一标注指的是什么,是论文中基金标注顺序吗? 提问人 iRobot
    • 2016年国自然申请书后缀名FS01,FS02, Proposal漏洞的最终解答 提问人 iRobot
    • 35岁最后一次机会喜获青年基金,记录一些心里的感慨 提问人 iRobot
    • 2020年青年基金公布时间会延期一个月吗? 提问人 iRobot
    • 再一次证明,青年基金没结题就申请面上能中的可能性太小了 提问人 iRobot
    • 从四青的年龄和入选人数看,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 提问人 iRobot
    • 关于国自然系统文件后缀proposal我的解释 提问人 iRobot
    • 收到了科研之友的邮件,国自然申请结果是不是凉了? 提问人 iRobot
    • 有没有国青基金结题不过的,一般会是什么原因? 提问人 qglian

    COPYRIGHT © 2022 guoz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