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雕石琢玉
基金预算的“注意事项”
虽然现在先预算再研究的制度本身就很不合理,但是我们申报课题还是必须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管理办法》进行预算,预算一定要合理准确。经费预算主要有以下原则。
1. 往年一般都有5%左右的管理费,从2016年基金申报开始,已经取消了管理费,分为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其中直接经费是直接划拨到项目申请人的课题经费中,间接经费直接划拨给依托单位,已经涵盖项目管理费和水电费等。
2. 对于基础医学和生物学来说,实验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永远的大头。一般占到60%-70%以上,占的百分比越多,越能说明“好钢都用在了刀刃上”,评审专家对标书的印象就越好。并且实验材料必须按照实验内容进行配置,切记不可弄虚作假或者增添一些明显用不到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开价要合理,不能胡来,评审专家都是行家,那种8000块一支的“抗体”之类的预算只能证明申请人要么不懂实验,要么就是想套钱,都会很大地“减分”。
3. 燃料动力费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预算,日常的燃料动力费已经包含在间接经费里了。
4. 差旅费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这两项要特别注意,现在抓“科研**”正在风头上,小编曾见过有的标书中这两项的总开支占总申请经费的60%左右,这样的标书即使写的再好,也是直接KO出局,建议这两项的开支总额低于10%。各位看官或许说了“现在不是鼓励合作交流么?”,但是要知道,基金委和评审专家对所谓的“合作交流”心知肚明,所以建议在预算上不要做得太“过火”。建议面上项目设置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最多1人次出国合作交流,青年项目不要设置该预算。
5. 会议费:对于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来说,不建议有会议费的预算,会议费一般开支都比较大,一个小小的青年或面上基金很难支持举办会议,办会都是大佬们的事,和底层屌丝无关。
6.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由于现在动辄过万的版面费,所以该项可以稍微多预算一些,而且纸张文具复印打印的都可以从这里出,绝对不会因为预算太高钱花不完。
7. 劳务费:一般都是雷打不动的15%,这也是目前诟病比较多的开支了。但是目前的形势下,还是乖乖的预算在15%以下吧。如果劳务费实在不够用的话,你懂的。
8. 设备费:最好不要设置设备费的预算。在基金委的眼里,连仪器都不全的实验室根本没有做实验的条件,设备这些个硬件一般都是自己解决的,基金委的钱就是纯用来做实验的。虽然很不合理,但是千万不要试图和基金委讲道理。
9. 在基金预算中,差旅费、国际合作费和劳务费可以转为材料费(在材料费不够用的情况下),反之则不行。总的来说,基金预算遵循的原则就是“预算一定要合理,至于拿到钱之后怎么花,那是我们自己的事”。
“函评”的流程和解读
时常在论坛上看到一些“青椒”抱怨,总是说“函评”是如何的不公平。在此小编要说的是:本子质量最重要!本子质量最重要!本子质量最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 “函评”专家的选择:通常“函评”专家是在“国家科技专家库”中进行筛选的,具体什么原则并不清楚。一般是获得过面上项目并列入“专家库”中的评审专家在每年的5、6月会收到相关专业的标书4-20份不等。
一般只有3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评审,根据本人的经验,每份标书评审时间在半天左右(不排除大佬们时间比较忙,只看半小时的情况)。每份标书一般有3-5个评审专家,个人经验是“医学口”的标书一般是3个评审专家,“生物口”的标书一般是5个评审专家。
2. 评审专家怎么看标书:各个专家看标书的习惯不一样,小编的习惯是从头看到尾,比较在意的点主要有:① 是否具有创新性;② 是否解决了具体的科学问题或者具有有价值的临床意义;③ 科学问题的凝练是否合理准确;④ 逻辑线是否清晰;⑤ 申请人的学术背景。
3. “函评”专家对标书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都会用比较正面的词句进行评价,所以很多申请人在拿到评审意见的时候,自我感觉都很良好。
一般情况下,除非出现大量褒奖性词汇,如“逻辑清晰、创新性强、学术背景强、实验设计合理”,才有可能被评为A等“优先资助”;而出现“创新性较强,申请人学术背景较强”之类的词句时,一般为B等“建议资助”(很多申请者看到这些词句就以为是A等,其实是错觉);而C等“不建议资助”中也常见“创新性较强,实验设计尚可”之类的词句,一般会提1-2个意见,虽然看起来也比较正面,但是这样的标书大多是“不建议资助”,因为拒绝一份标书只需要1个理由就足够了。
4. “函评”的过程中相对“黑幕”比较少,毕竟“中国那么大,哪有那么多熟人”。要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优中取优”,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把自己的标书做到“最完美”。要相信自己,标书质量好了必定不会被埋没;而基金申请被拒必定是某些地方做的不够好,而不是“怨天尤人”。多检视自己,才能做到不断进步。
会评”的流程和解读
在“函评”之后,会根据结果选出大约40%的标书进行“会议评审”(简称“会评”),其中大约12%左右“函评”结果很好的标书为A级,这类标书基本上95%以上可能中标,在“会评”中基本是“走过场”,即使这类标书的申请人与某个“会评专家”有仇,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毙掉一个A类标书,这样做极“伤人品”,所以如果通过某些渠道提前知道是A类上会的话,就可以愉快的游山玩水去了。
“会评”在不同学科分为多个小组,“会评”专家的人选基本每年都会变,而且“会评”专家的名单公示政策也每年有所不同,2014年的政策为“会评”前进行公示,而2015年则为“会评”后进行公示,可能是基金委担心提前公示有可能会存在“拉关系”的现象。不同的学科小组负责不同的学科,所以不存在某些学科因为SCI发表较难而难以中标的情况。而有的一些热门学科,申请人的竞争力都很强,也会存在一些优秀的标书被刷下的可能。
而“会评”的重点主要在B类上会的标书,可能会存在一些“黑幕”或“争议”,这类标书基本上水平差别不大,哪个上会哪个不上可能就会有一些“讲究”。一般情况下,“会评专家”可能会达成一定的“默契”,所以在这一环节可能某些学术大佬门下的研究人员会在“默契”中“直接晋级”。当然,我们要相信这类事件必定是“个别现象”。另外,同等评价下,应该会有“弱校优先”、“西部地区优先”、“女研究人员优先”、“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研究人员优先”的潜规则,这些基本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只有把标书做到最好,争取直接A类上会,“管它东南西北风”才是王道。
相对来说,个人认为自然科学基金的透明度和评审过程的公正性是毋庸怀疑的,这一点也基本得到了学术界的共识。有没有得到资助,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申请人本人实力,以及申请书的撰写质量,这些才是可否得到资助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在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整个过程中,“抱怨”和“申诉”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与其否定评审专家的水平,不如仔细思考如何把标书写的更完美,在来年的申请中获得好的结果。
尾声:其它需要注意和了解的小点滴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算是国家级科研项目还是省部级科研项目?
答:有“国家”俩字的当然算国家级科研项目,即使他的钱可能不多。
2. 2015年基金预算中的“间接经费”是怎么回事?
答:“间接经费”主要是依托单位的科研管理费用和日常水电费开支。因为今年是第一年实施,所以可能各个单位的政策不太一样。有些不差钱的单位可能会把“间接经费”直接拨付给项目负责人,有的“抠门”单位可能就直接“笑纳”了。
3. “35岁是否更加容易中青年基金?”
答:如果水平都差不多,应该有这样的规律,我认识的几个熟人都是35岁背水一战中获得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所以35岁的兄弟们不要放弃!
4. “碰到不靠谱的评审专家怎么办?”
答:人这一辈子总会碰到几件倒霉事,碰到这种事情,首先要调整心态,努力拼搏,争取来年再战;其次如果有可能的话,来年换一个“口”进行申报;或者善于利用自己的权利,在来年的申报中申请回避该评审专家!
5. “基金已经拨款,但是开始时间未到,能报账么?”
答:当然可以!
6. “基金开始时间未到,文章发表可以用该基金号么?”
答:当然可以,基金委只认挂着基金号的文章,至于发表年份,nobody care。
7. “今年的基金申报,碰到垃圾评审专家,我要申诉!!”
答:歇歇吧,来年再战。申诉99.9%都没希望,有这功夫,不如多跑几块蛋白胶。
8. “基金要结题了,钱还有好多,怎么办?”
答:基金委新规定,可以延长花2年。
9. “经费一般啥时候拨下来,快穷死了!”
答:一般是10月拨到学校,至于学校啥时候拨下来要看财务了。
10. “认识会评专家有用么?”
答:有用!不过前提必须要能上会,而且本子和专家在一组。
11. “中基金是关系重要还是本子质量重要?”
答:小编还是认为本子质量最重要。
12. “是否可以同时申请青年和面上?”
答:只要不限项,没人管你,但是中不中就不保证了…本人周围没有成功案例。
13. “辞职换单位,基金怎么办?”
答:根据基金委规定,基金是跟着项目负责人走的,所以项目负责人有权把基金带到新单位。但是由于基金太过重要,潜规则一般是原单位不会放,所以惯常的做法是在新单位做科研,在原单位报销。
14. “劳务费能提出来给自己么?”
答:这个…呵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