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GuoZR.com

  • 注册登录
  • 互助中心
  • 我要提问
  • 基金检索
无基金就出局
Funding or Losing
  1. 首页
  2. 经验
  3. 正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北·系列Ⅱ

2016年3月14日 1200点热度 2人点赞 0条评论
JD自营:国自然申请指导与技巧

文:雕石琢玉

(一)学科选择窍门

基金申请中选择不同的学科,则代表了走不同的路,也代表了会碰到不同类型的评委。在当下这个学科高度交叉的年代,选择一个更加有优势的学科,无疑可以增加中标概率。最重要的话在前面说,如果您在某个学科有强劲的“关系”,那么优先投该领域,后面所谓“诀窍”就不需要看了。在本篇中,我们主要针对一般无任何关系的科研屌丝来讨论学科选择的一些技巧。

众所周知,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的标书主要投向生物领域或者医学领域,俗称“生物口”和“医学口”。投向这两个“口”的标书命运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要分析这两大领域的评委主要是哪些人。

“生物口”的评委,主要来自中科院研究所、综合性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等研究人员,这类人群的普遍特征是生物学背景出身,有留学背景,实验细节和实验设计的能力非常精湛,对于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研究较为深入。因此对于这类人来说,偏好实验思路设计严谨,实验方法可靠,最好有一定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内容较为深入,而对于是否可以解决临床问题,则不是特别的关心。

“医学口”的评委则正好相反,他们主要来自各大医学院、医院的临床科研人员,多数研究人员整天与病人打交道,他们普遍是医学院毕业,对于实验的整体设计不是特别在意,对于实验具体细节没有“生物口”评委了解,对于机制研究不需要过分深入。但是他们对于研究内容是否具有临床意义非常关心,没有临床意义的标书,哪怕内容再详实,可行性再高,也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因此, 根据自己标书的内容选择投标的“口”非常重要。

其次,热门领域虽然紧跟世界研究热点和潮流,但是有时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我们的目的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拿到经费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因此, 在交叉学科中,最好选择国内研究实力偏弱一点的学科。

例如,某一交叉学科,既可以投到“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也可以投到“孤独症”研究领域。这种情况下,尽量投小众一点的领域。因为虽然“老年痴呆”研究很热门,但是竞争的标书一般情况下实力也非常强劲,而出于平衡考虑,不那么热门的研究领域总会分到一些中标指标,因此相对来说竞争对手也要弱一些,对手弱则意味着中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最后,诀窍归诀窍,我们还是提倡提高自身修炼,写好自己的标书比什么都强。如果到了“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地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实力。

(二)摘要的写作

大多数的评审都会认真地对标书进行评审,一般情况下,小编看一份标书基本都是在4个小时以上,但是还是不排除很多不认真的评审只看个摘要就下定论。在这种情况下,摘要的写作就特别重要,很多标书由于第一印象不佳直接在这一关就倒下了。

由于摘要字数较少,在区区几百字的发挥空间中要说清楚整个标书的创新性和意义,以及相应的实验手段,需要扎实的总结归纳能力。 摘要最忌讳的是平淡无奇,没有新意。对于评审专家而言,一个好的摘要首先需要提起评审专家的兴趣,使评审有动力继续将标书读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距离胜利就不远了。如果读完摘要后仍然兴趣寥寥,那么后续再精彩基本也没有指望中标。

基于以上认识, 在摘要中的口气一定要坚定,不能有模棱两可的语言,要特别突出本研究项目与之前研究项目的区别和先进性,能够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对于临床或者科学问题的阐述具有何等意义。当然,基本评审专家都是小同行,也切忌不能过分吹牛,牛皮要是被戳破了的话,还不如一篇平淡无奇的摘要。

由于摘要字数有限,因此摘要的结构组织也非常关键。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突出重点,意义重大。在有限的字数内讲明现状、课题意义、课题构想和预期结果。避免头重脚轻,对于一般性细节的描述不必太多,多用概括性的语句,各个部分要相互平衡。

以本人中标标书的摘要为例:**分子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被广泛认为可能是通过****发挥其生物学功能(10-20%)。然而,有研究发现在肿瘤组织中,***在细胞质中表达异常,并且与与肿瘤的预后及恶性程度的有着密切的联系(10-20%)。因此,我们推测****可能通过****,继而在细胞质内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最终对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进行调控(10-20%)。本项目拟利用****等研究手段,研究****,以及****机制。同时,我们还预测****,从而对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发挥其生物学功能(40-50%)。对这一机制的阐明,有助于****,并为****提供了理论依据(10-20%)。

在这一摘要中,包含了现状、意义、构想、项目内容和预期结果。其中现状意义最好用概括性的语言用2-3句话说清楚。意义1-2句话足矣,而在项目内容方面需要精雕细琢,既简单明了,又要突出优势和新意,最后用1-2句话进行实验预期的总结。

立项依据的写作要点

立项依据的字数大约在4000-8000字左右,最多2-3页(不包括参考文献),因此在这些文字中要把标书的主体思想阐述清楚,特别是要回答“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做这个课题可以解决什么样的生物学/临床问题?”。

在立项依据的开篇,一般用1500字左右讲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这一部分中,需要做一个比较折中的平衡。对于一个课题,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过于深入了,评审专家可能认为没有什么可做的地方。但是如果国内外研究都没有什么进展,评审专家可能认为研究基础不够。

因此对于这个“度”的把握,也就是标书题目的选择,体现了一个研究人员敏锐的视角。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分析一定要准确客观,切忌吹牛或者掩盖相关研究成果,一旦被发现,那就是致命的bug,直接出局。

基金申请的第二部分是讲述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研究意义,这部分是立项依据中最重要的,一定要在国内外研究进展中发现某些地方研究不清楚,而本项目如果受到资助,则能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从而对深入阐述某一问题的机制,或者是对临床诊断或治疗有重大的改进。

这一部分一定要写好,要写的让自己坚信这个课题一定能够解决某一个问题,并且有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评审专家也认识到本项目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写的太宽泛,这样评审专家会认为实验设想不够具体, 课题思路的凝练一定要具体!具体!具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对于研究意义的阐述,其立论依据一定要非常突出。如果是理论性研究,则一定要有相当创新性的观点,并且对目前的理论有重要的补充或者深入。而如果是应用型(临床)研究,则必须要实用,不能空中楼阁,与现有的理论或方法具有明显的先进性,能够对目前的临床诊断或治疗方法有显著的提高。

最后,要凝练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努力使评审专家相信,至少要努力说服评审专家相信在给于基金后可以完成并解决相应的科学或临床问题,如果这一点无法在标书中体现的话,其可行性就大打折扣,获得基金的机会也比较渺茫了。

关于立项依据写作的一些细节:

(1) 语言简单化:鉴于很多评审专家不是本领域的“小同行”,因此在标书的写作中切记不能出现过于深奥的概念和理论,文字要浅显易懂(但是不能幼稚),保证所有的评审专家都能看懂你的思想。很多专业背景很好的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刚回国的年轻海龟),喜欢将标书写的花团锦簇,各种艰深的理论都写在里面,以此证明所谓的“专业”。

然而,评审专家审阅标书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到标书思想的精髓,因此标书越简单,出错几率就越小。过于艰深的知识细节、理论和概念尽量不要出现在标书中。

(2) 思路一条直线,切忌分叉:很多科研工作者,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idea都堆在标书中,这种习惯是立项依据写作的大忌。同语言相似,逻辑越简单越好,最好就一条主干,有时候审阅标书忽然出现一个新概念是非常影响心境的。

好的立项依据读下来一气呵成,不好的立项依据各种概念,读起来磕磕绊绊,举步维艰,到最后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因此,让评委专家看懂你的标书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需求,要“舍得割肉”!

(3) 文献标注一定要规范,按照“指南”要求统一修改。很多标书作者不重视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很多参考文献甚至是从别的文章中直接“copy”过来的,参考文献不规范虽然不会直接让标书出局,但是评审专家心里如果不爽,随便找一个小理由就足够了。

另外参考文献最好是近5年内的文章,这样可以表明标书的研究内容紧随研究的热点和潮流。参考文献主要以主流经典期刊为主,切忌尽量不要添加低IF的SCI文献(最好以PLOS ONE为最低标准),除非是自己发表的文章,以体现工作基础。近年来的高分SCI作为参考文献可以显著增加可信度和权威性。

(4) 立项依据写完后,尽量多找小同行提意见,很多错误是自己看不出来的。另外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相信其他人所谓“一周完本”之类的鬼话,大部分是吹牛皮的。

标签: 申请指北
最后更新:2016年3月14日

iRobot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您需要 登录 之后才可以评论
我的感悟

如果我们对科研的追求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价值的延伸,那么基金仅仅是这个过程中的路边风景。中与不中,是某些人的认识,但我们追求的步伐不会因为他们的认识偏差而丝毫懈怠。
--------------------------------------

最新问题
  • 接收还在排版的论文可以作为代表性论著吗?有DOI 提问人 admin
  • 国自然申请代码2写错了后果有多严重? 提问人 admin
  • NSFC已审核 是否表明形审通过了? 提问人 admin
  • 交了国自然基金,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提问人 admin
  • 国基申报附件部分需要上传5篇代表作电子版吗? 提问人 admin
  • 青基简历里的5篇代表作问题 提问人 admin
  • 未实际发表的论文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 提问人 admin
  • 面上项目提交前,申请年限确定弹窗 提问人 admin
  • 自然基金申请,准聘副教授的简历中,职称 写讲师还是副教授? 提问人 admin
  • 类似的本子同一年可以既申请青基又申请面上吗? 提问人 admin
热门问题
  • 研究成果栏中的第一标注指的是什么,是论文中基金标注顺序吗? 提问人 iRobot
  • 2016年国自然申请书后缀名FS01,FS02, Proposal漏洞的最终解答 提问人 iRobot
  • 35岁最后一次机会喜获青年基金,记录一些心里的感慨 提问人 iRobot
  • 2020年青年基金公布时间会延期一个月吗? 提问人 iRobot
  • 再一次证明,青年基金没结题就申请面上能中的可能性太小了 提问人 iRobot
  • 从四青的年龄和入选人数看,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 提问人 iRobot
  • 关于国自然系统文件后缀proposal我的解释 提问人 iRobot
  • 收到了科研之友的邮件,国自然申请结果是不是凉了? 提问人 iRobot
  • 有没有国青基金结题不过的,一般会是什么原因? 提问人 qglian

COPYRIGHT © 2022 guoz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