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幸能有机会直接面对基金委送来的本子,说是评审其实更多的是学习。毕竟我觉得每个本子想必都倾注了大家至少大半年时间的心血,更不用提此前的工作基础了,心中承载的都是压力啊!
今年总共评审了8份面上项目申请书,别的就不说,我简单谈点个人的一点想法。
首先,我觉得现在的本子写作,有一种八股文的僵化倾向,当然我想这不全部归责于申请人。关于基金申请,网上的模板、范文可以说是劈天盖地,一方面确实是人家写得好,此外确实是获得了资助。再加上基金申请前,每个单位想必都要举办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强调的无非是如何提高成功率,怎么实现呢?一二三四,条条框框的,相信我,这么走没有错。所有这些的结果,只能是最后看到的本子,好比满大街的都是牛仔裤,运动鞋,让人有点审美疲劳,其实这无形中掩盖很多创新思想的迷人光环。
其次,大家对待标书的态度还应该进一步提升。8份标书中,我至少看到其中有2份存在文字编辑上的错误。当然,这个我都忽略不计了,并没有影响最终的判断,但能够做的更好,为什么不去努力呢?这是态度问题。
再者,我发现在提炼关键科学问题的时候,很容易把技术问题作为科学问题来对待,8份标书中,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这让我很困惑。难道技术问题可以等同于科学问题吗?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够早日高中!
出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5064-1057178.html
文章评论
感觉八股文本就是非常好的一种体例,现在自然基金申请等方面似乎又重拾这一精粹,这也是八股文更适用科学写作之处。
坦率的说,技术问题和科学问题真的不好区分,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所有问题的实证都必须通过技术!科学是对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不通过实地检测【必须运用技术手段,甚至研发新技术才能实现】,现象就不会出现!现象出现不了,你解释个球?没有高超的技术和由此形成的设备【必须研发】,很多东西根本显示不出来!基础理论研究更侧重的应该是:采取什么技术手段将研究对象的本来特性显示出来!11楼的,我看,他根本不理解技术的真正内涵!14楼的发言更是可笑!是没有好的技术手段检测要研究的东西,显示不出研究对象的本来面貌,所以才解释不清!
国际上很多先进的东西,中国制造不出来!不是因为理论不行,而是技术不行!世界上很多好技术不被实现,不是理论不行,是因为技术真的达不到那个水平!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四点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我发现在提炼关键科学问题的时候,很容易把技术问题作为科学问题来对待,8份标书中,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这让我很困惑。难道技术问题可以等同于科学问题吗?"
*****
依我看,与其划分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不如着眼影响力。诺贝尔科学奖正是如此。比如,得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依我看,不该区分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而应着眼影响力。诺贝尔科学奖正是这样。
比如,扫描隧道显微镜这个奖,其所用的科学原理不过是量子力学第一章中的势垒的隧道效应;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是对科学原理的阐明,而是看到原子的技术;所努力做到的是将扫描针尖磨到只有三个原子,将用于老式唱针的压电晶体用于扫描。
再比如,激光冷冻这个奖,其所利用原理不过的是高中物理的多普勒现象和大一物理的振动量子数不为零;其所揭示的也不是科学原理,而是达到比液氦更低温的接近绝对零度的技术;其大量的努力花在了装置的制作——如何隔热,如何调试激光,让分子平动转化为振动。
无论科学还是技术,都存在着影响巨大的问题和影响不那么大的问题;面临艰难的挑战的问题和相对容易的恩题。
科学问题不直接产生利润,所以需要政府资助来做;技术则相反。况且,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关键通常是对背后的科学问题不理解,进一步说就是背后有科学问题没有解决。
解决技术难题,或者说技术创新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说化学领域的同位素测试技术,如果能在技术上降低所需样品的质量,那么就能解决很多生态学或者地理学的难题(比如水体微生物因为食物或者环境造成的种内或者种间差异)。现在日本的一个实验室已经可以用改良的EA测试含碳量<270ng的样品,美国哈佛大学Pearson Lab和马里兰大学Nelson Lab 用SWIM又进一步减少了样品量(能够测试诸如蛋白质等大分子,以及单颗粒花粉的C同位素组成)。每一步技术难题的解决,都将会推动相关领域(特别是交叉科学)的进步,而且也是很重要的。希望中国也能有类似的技术创新(或者在基金中有提到要解决技术难题的),也得到更多前辈们的理解和支持。
利他型写作风格是一种功利,我虽然也不喜欢有错别字,表述错误的文本,但还是觉得回避这个问题为好。闪耀的思想往往是粗糙的
同样的格式是必要的。否则各显神通审查人员要到尽心去搜寻项目的精髓。此外,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还有不少套话也免不了。评审者完全可以不管那些只看科学内容即可。其实就是原来意义上八股文也不必全盘否定。起承转合也是兴文的规律。关键是内容。是味同嚼蜡的代圣立言还是言之有物。有点八股文知识的人的文章一般比较好读。
个人觉得八股文也挺好的,形式一样才能更突显内容的好坏。
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对有的学科比较难区分,比如申请内容本身就是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