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GuoZR.com

  • 注册登录
  • 互助中心
  • 我要提问
  • 基金检索
无基金就出局
Funding or Losing

基金申请:双节话“创新”

互助中心 › 分类: 申请 › 基金申请:双节话“创新”
0 赞 踩
iRobot 管理员提问于 2年 前

2020自然基金终于尘埃落定,又是一个“几家欢乐多家愁”的秋天。凡是“愁家”大概率会收到一份“创新性不足”的评语,那到底什么是“创新”呢?

君不见,每年“大约在冬季”,青椒们在各种动员会上如饥似渴的聆听和消化吸收着“什么是创新”,绕来绕去,“所谓创新,就是原来没有的,要原始的,在全世界没有的”,青椒们愈发糊涂,“哪个是没有的”?高铁原来没有吗?互联网和特高压呢?

放眼望去,到底哪个东西是完全诞生在自己的实验室?难道没有就不能成为基金中的“创新”吗?

大家只不过想过好日子,按标准做好“创新”,希望成为“那家欢乐”者罢了!

那就妄谈几点创新,接点地气,希望有点参考价值:所谓创新,可以分为对象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和应用的创新。

1、对象的创新

也许专家们说的创新就是这个,比如第一个提出计算机的概念并制造,第一个提出c语言并实现,第一个提出饺子的概念并包出饺子且大家觉得味道还不错,这就是创新,但是比较难!

哪怎么办呢?仍然以饺子为例。

把饺子的长形换为圆形,此时称作“包子”,这就是对象的创新了,其形状、烹饪方法及服务对象均有所不同;你“包子”是创新,我“馄饨”就不行吗?专家大喊一声,“创新性好,真好,优先资助”。

记住:“对象”的创新最能打动专家,不管这个“饺子”是否有营养,你要的是“中”!

2、方法的创新

从学术和科学的角度非常有必要,也更需要多学科尤其基础学科的功底。比如,你用有限元分析电机内电磁场,我用边界元、体分法当然可以,但这是1960-1980年代的风气,现在提个方法试试?费用都赶上造个航空母舰了!

仍以包饺子为例:

你用双手套饺子皮一个,我大姑可以同时套5个,算创新不?你双手,我单手算什么?你用手套皮,我用擀面杖,算不算创新?

记得导师曾经讲过,“用手工做出一个电视机创新性也未必行!”

理解没?还是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新的方法一定要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不同而不同”。

3、应用的创新

这其实是一个“嫁接”式方法,在2000年之前屡试不爽。只要是数学上出来一个工具,各主流学科尤其是工科,立即生搬硬套进来,深得学界赏识,曾经的小波大家记得否?后来呢?后来大家都知道小波的命运了吧!

强烈建议:目前大家不要走这条创新之路。

总之,在全社会渴望和呼唤创新的时代,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创新”的真实含义,真正成为创新的自己。
创新的你,明年一定成为那个欢乐者!

[后记]经常有年轻老师问我,函评专家给的评语是创新性不足,估计c了,那怎么才是创新呢(如何看评语请参考函评意见之如是观: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个人理解要做到对象创新很难,方法创新倒是可以挖掘一下。

我给很多老师的建议是多和自己的导师交流,多和师兄师姐交流。创新啊、科学问题啊什么的,这些都是敝帚自珍的,除了自己人谁也不会拿出来晒的,自然不会无缘无故的就和别人分享的。前一段时间有幸邂逅我的校友兼师长大山教授,也是上了荣誉清单的,对创新可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吧,因此就谈到了创新这个话题。能力和水平高的人多少都有些脾气,大山教授坦言,要让我说会得罪很多人。我说就把两人聊的甚欢的核心部分写成推文,普及一下呗,说不定能帮助很多人呢!这就是这篇创新文的由来,希望能帮到大家。

出处:http://muchong.com/t-14455625-1

问题标签:经验
2 回复
0 赞 踩
iRobot 管理员回复于 2年 前

一直说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

0 赞 踩
iRobot 管理员回复于 2年 前

一个办公室,五人全上会,评的最好的那一个中了,主审又捞了两个,作为科研孤儿的我又挂了,尽管我的五个意见没一个C。这几年搞了两个方法,出于爱国都先投的中文,木有时间翻译,结果发现自己的两个方法被某些人直接拿来发了三篇2区sci,有个过分的连我的中文都不引,举报又怕得罪挂名的大佬,只能生闷气。弱势群体真难混,有点科研能力又不能发大子刊,被各种不入流的吊打。

iRobot 管理员 回复于 2年 前

只能说明一点,层主的团队太强大!

相关问题
  • 基金本子题目和关键字不改,审稿人是不是就不变? 提问人 iRobot
  • 关于国自然项目书的字体和字号 提问人 iRobot
  • 如果你是专家,会不会为基金本子的排版、错别字等错误,而毙掉这个本子? 提问人 iRobot
  • 国家自科面上项目未上传附件五篇代表作,会不会导致不予受理? 提问人 iRobot
  • 国自然参与人在研项目是否必须列出? 提问人 iRobot
  • 什么情况下,申请人需要提交专家推荐信? 提问人 iRobo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教育部人文一般项目能否同时申请? 提问人 iRobot
  • 写基金到底是老师的事还是学生的事? 提问人 iRobot
  • 基金申请书的最后“正在承担”和“完成项目” 提问人 iRobot
  • 就职于中科院某所但依托一个二本高校申请青基,还请评审专家不要过分纠结于依托单位啊 提问人 iRobot
最新问题
  • 基金啊,生活啊! 提问人 admin
  • 做梦国自然评审给了一个c 提问人 admin
  • 2022年面上函评结果,已有人知道了吗 提问人 admin
  • 青年基金选择资助期限为1年,会直接被刷掉么? 提问人 admin
  • 刚听到一位同事说国自然申请书找到4位评审专家 提问人 admin
  • 国自然申请书时间戳变成6.20了有没有 提问人 admin
  • 用自己的毕业论文写基金申请书可以吗? 提问人 admin
  • 国自然青年基金变更单位后的论文署名 提问人 daisyee
  • 自动化方向,博士毕业申请青年基金代表作情况 提问人 admin
  • 国自然青年基金评审会看中申请人的职称吗? 提问人 admin
热门问题
  • 研究成果栏中的第一标注指的是什么,是论文中基金标注顺序吗? 提问人 iRobot
  • 2016年国自然申请书后缀名FS01,FS02, Proposal漏洞的最终解答 提问人 iRobot
  • 35岁最后一次机会喜获青年基金,记录一些心里的感慨 提问人 iRobot
  • 2020年青年基金公布时间会延期一个月吗? 提问人 iRobot
  • 再一次证明,青年基金没结题就申请面上能中的可能性太小了 提问人 iRobot
  • 从四青的年龄和入选人数看,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 提问人 iRobot
  • 关于国自然系统文件后缀proposal我的解释 提问人 iRobot
  • 有没有国青基金结题不过的,一般会是什么原因? 提问人 qglian
  • 收到了科研之友的邮件,国自然申请结果是不是凉了? 提问人 iRobot
  • 已知基金本子有一个A,上会的可能性有多大? 提问人 iRobot
我的感悟

如果我们对科研的追求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价值的延伸,那么基金仅仅是这个过程中的路边风景。中与不中,是某些人的认识,但我们追求的步伐不会因为他们的认识偏差而丝毫懈怠。

COPYRIGHT © 2022 guoz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