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GuoZR.com

  • 注册登录
  • 互助中心
  • 我要提问
  • 基金检索
无基金就出局
Funding or Losing

函评季,十年前中了青基,今年收到函评任务

互助中心 › 分类: 申请 › 函评季,十年前中了青基,今年收到函评任务
0 赞 踩
admin 管理员提问于 10月 前

昨天有基友发消息说,自己2012年中了青基,2015年收到面上函评任务,今年收到青基的。好多年没有评基金了,今年意外收到,受宠若惊啊!

这位基友表示自己仅仅2012年中了一次,后来一直没有中,今年没有报,有点儿搞不懂了!自己觉得可能还是申报的人太多了,评委有限,前段时间在忙教学比赛,终于完事了,开始认真评认真学。

因为每年申请量总数一直在攀升,还不停地有新人加入申请大军,自然会出现函评专家不足的现象。想想很多基友们总觉得为什么不发个10个20个函评,在里面去除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作为最终的上会成绩的依据呢?不是更显公平吗?毕竟3份或者5份函评意见随机性太大,无法体现公平性,比如同样一份申请书,有A也有C。因此,大家总觉得遇到不对脾气的专家,只能自认倒霉了。

这里面虽然会出现函评专家库专家不足的问题,但是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主要与计算机智能指派的回避策略有关,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在指派过程中有哪些回避策略。

1、申请人的导师需要回避。这个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回避策略,也是最大的利益相关方。很多人会说,一个知名课题组,毕业的研究生没有上百也有几十,导师哪里能照顾得过来呢?只要有潜在的利益关系,就得回避。

2、申请人自己所在的依托单位肯定需要回避。这个策略估计没有人会质疑,包括学位论文的盲审和期刊论文同行评议等都会自动回避或自觉回避同一单位的利益相关方。记得在SCI刚开始的几年,有些中国学者和研究生发现竟然可以自己推荐审稿人,就把自己同课题组的老师推荐为审稿人。

3、博士后期间的联系教授也需要回避。博士毕业后想要直接进入高校任职比较困难,很多单位建议先从师资博士后做起。也就是考察考察,比如,在站期间拿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或者其他项目,拿到了博士后面上、特助等,发表了顶刊的论文,获得了科研大奖等等。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留得下来,所以只好挥泪离开博后设站单位。人虽然离开了,联系教授仍然是利益相关方。所以,博后期间的联系教授自然是要回避的。

4、研究工作的合作者。印象中是5年之内合作发表过的论文的合作者也是要回避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因疫情或者其他原因回国发展的学者比较多,这样的话,以前能在一起合作研究说明有利益相关,如果接到函评任务,这个潜在的利益是存在的,当然了,国内合作研究的就更不用说了。

5、申请人自己要求回避的专家。由申请人自己在系统里填写随申请书一并提交,比如因学术观点不同、存在学术竞争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互相看着不顺眼的都有可能。一般不能超过3个。

6、其他的策略还包括,申请人的申请书不能同时送给某个单位的几个不同的申请人。比如,张三的申请书送到了同一所学校的2位及以上的函评专家手里等等。

以上是根据利益相关进行的推测,不一定准确,基友们也可以想想还会有哪些规避的策略呢?

知道有这么多的规避策略,对于传统的学科处来说,专家库的专家可能够用,对于一些新兴学科处或者比较小众的学科处来说,就没有那么多的专家了,七回避八回避的极有可能就找不到可以指派的函评专家了。

所以,有时候很多函评专家收到函评任务时,只要是大同行即可,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方向,因为现在的函评任务量大时间紧迫,拒绝指派任务重新指派得花时间,由于几份申请书而拖延整个学科处的计划进度,学科处当然不太愿意。

据网上最新消息,管理学部的部分本子4月底送审,要求5月23日返回函评意见;工材口的部分本子也是4月底送审,要求5月10日之前返回函评意见;地学口节前送审,只给14天的评审时间。

如果再有消息,天天老师说科研会及时与基友们分享,预祝基友们成功!

近30万基友的经验表明:读天天老师的文章,不仅能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修为,而且能提高基金命中率!

基情陪伴,祝您成功!

问题标签:评审专家
1 回复
0 赞 踩
admin 管理员回复于 10月 前

学校今年有人本子被基金委查到学术问题,会殃及池鱼,影响学校其他人基金的资助吗?

admin 管理员 回复于 10月 前

不会的

相关问题
  • 面上三个评审人,遇到想故意干掉你的是真要命 提问人 iRobot
  • 写基金到底是老师的事还是学生的事? 提问人 iRobot
  • 面上项目提交前,申请年限确定弹窗 提问人 admin
  • 面上项目中的“设备购置费”可以为0吗? 提问人 iRobot
  • 国自然本子正文【文献引用格式】APA or IEEE? 提问人 iRobot
  • 其实国自然本子状态只有这么几种情况 提问人 iRobot
  • 国自然基金感悟,希望对2021年申报有帮助 提问人 iRobot
  • 中了青年基金,会成为评审专家? 提问人 admin
  • 为什么依托单位热衷于博后申请青年基金 提问人 iRobot
  • 模具的制备费是属于设备费/设备改造与租赁费么? 提问人 iRobot
最新问题
  • 接收还在排版的论文可以作为代表性论著吗?有DOI 提问人 admin
  • 国自然申请代码2写错了后果有多严重? 提问人 admin
  • NSFC已审核 是否表明形审通过了? 提问人 admin
  • 交了国自然基金,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提问人 admin
  • 国基申报附件部分需要上传5篇代表作电子版吗? 提问人 admin
  • 青基简历里的5篇代表作问题 提问人 admin
  • 未实际发表的论文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 提问人 admin
  • 面上项目提交前,申请年限确定弹窗 提问人 admin
  • 自然基金申请,准聘副教授的简历中,职称 写讲师还是副教授? 提问人 admin
  • 类似的本子同一年可以既申请青基又申请面上吗? 提问人 admin
热门问题
  • 研究成果栏中的第一标注指的是什么,是论文中基金标注顺序吗? 提问人 iRobot
  • 2016年国自然申请书后缀名FS01,FS02, Proposal漏洞的最终解答 提问人 iRobot
  • 35岁最后一次机会喜获青年基金,记录一些心里的感慨 提问人 iRobot
  • 2020年青年基金公布时间会延期一个月吗? 提问人 iRobot
  • 再一次证明,青年基金没结题就申请面上能中的可能性太小了 提问人 iRobot
  • 从四青的年龄和入选人数看,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 提问人 iRobot
  • 关于国自然系统文件后缀proposal我的解释 提问人 iRobot
  • 收到了科研之友的邮件,国自然申请结果是不是凉了? 提问人 iRobot
  • 有没有国青基金结题不过的,一般会是什么原因? 提问人 qglian
  • 已知基金本子有一个A,上会的可能性有多大? 提问人 iRobot
我的感悟

如果我们对科研的追求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价值的延伸,那么基金仅仅是这个过程中的路边风景。中与不中,是某些人的认识,但我们追求的步伐不会因为他们的认识偏差而丝毫懈怠。

COPYRIGHT © 2022 guoz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