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论文能否决定一个本子的命运?
有个虫子询问函评专家是否会仔细看代表性论文?也有虫子认为代表性论文应该是发表在知名期刊,或者是要发在某分区范围之内!
函评专家的水平是一个考量,这影响着以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判断一个项目的创新性,是否可行,是否对领域内存在的问题有突破等等!
对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哪些刊物上,个人认为不代表什么,原因是以前都各自在自己所属领域的期刊发表论文,是经过同行评审的,现在大家都集中在综合性刊物上发表,其掌握的评审人是从已投稿或者作者自己推荐而来,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交叉领域,即很多专家自己都不一定肯定评审的论文的水平,到基金这个阶段更是如此!那代表性论文的作用是什么?可能是避免本子写得好,但是没有一点儿研究基础吧。
这和诺奖级论文的现象相矛盾,其见刊的刊物不见得知名,作者还未为大家普遍认可而默默无闻!
鉴于以上原因,个人不太赞成年轻专家的以点带面的评审行为,比如:以是否一作定良莠,以是否是通讯作者论人品,认为脱离一线,奴役学生,或者为了职称和学生抢一作,忽略了导师的职责;以文献新旧定创新,可能难度太大,不适合短平快,大家都不去做,因此要想突破引用的文献可不就是年代久远的,都是新文献,热点,难有大突破,只是后面好发文章而已;对学校,平台,导师的看法,也就是常说的三无,脱离了本子去看这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平台好,导师知名确实有利于出成果,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也容易受平台和导师在思想上的禁锢,反而出不了大成就;见不得在水刊上发文,不是一开始就水的!有时候为了毕业,为了职称,难免为五斗米折腰,让明珠暗投了;见不得中文论文,论文版块里虫子反映,投中文期刊被拒,改成英文一投就中比比皆是;前几年出现了一个大讨论,谁在本子里出现“师从某某”就肯定毙,说是拉大旗扯虎皮,竟然有如此的评审视角!
每年几十万的申请量,目光如炬,慧眼识珠,火眼金睛的函评专家严重不足,遇见谁,运气很重要!
前几年虫子们在本子提交后,立即在版块里散金币祈福,项目获批的虫子反映效果蛮好,这几年散金的少了,资助率不高,可能与这个因素有关!
出处:http://muchong.com/t-14167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