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自然基金评阅几点思考
基金评阅结束好久了,好几次在这里想写写自己的体会,因为忙,中断了,也不知道这次能否成功~~
今年评阅两个学部共计28份面上标书(13+15分、份),一个学部要求a+b不超过35%;另外一个学部没有要求,原则上也控制35%。
通知评阅邮件均对评阅纪律做出很强的警告性“温馨提示”,在整个评阅过程没有收到“打招呼”电话、短信、微信,可见基金对纪律抓的很严,感到非常踏实。
一个学部的标书为小同行:内容非常熟悉,大部分申请人为熟人;另外一个学部为大同行(属于试点)申请书内容跨度较大,评阅难度大,申请人也没有一个认识的。
一直认为国家基金是中国科研公平公正的最后保障,不能左右其他人的情况下,一直要求自己在评阅时候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先对标书进行浏览,挑出那些明显是被单位所逼来申请做分母的标书,这些标书特点明显:写作粗糙,没有思想,错字百出,文章代表作是十年前的垃圾文章,有的标书结构不完整....,例如有一份标书在第一部分居然用了一页的实验操作的描述,有份标书代表作用的是多年前发表的单晶等等,这样的标书有五六份,占大约20%……直接列为d,从此不看;
然后对余下标书认真评阅,主要是希望找到“创新性”强的本子,我也知道对创新性的判断也带着自己的主管判断,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可惜的是大部分本子的思路都是比较类同的,其中两三个本子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10%),写的也非常漂亮,研究基础也非常好,被优先推荐;
余下来的评阅就非常艰难,在难以决策的情况下,我个人会考虑以下因素:
面上申报的时候研究基础要真实可靠(这点多少有赖评阅人主观判断)
大牛挂帅申请,可能中标后由底下人摸鱼执行的情况(其中某位长期在国外,在标书中提到国内多位院士是他的学生(博士、博士后),挂在某不错的学校申报),尽管本子写的很有气势,加上在国外高校的一批文章....只是,35%的限制下,还是优先国内苦哈哈的教授吧,这么牛人也不差钱吧~
代表作的水平(中科院分区一区、二区的文章多少);
前一个基金执行的是不是好,成果产出(第一标注中科院分区一区、二区的文章多少等);
成果中付费期刊的情况(某标书前一项目为青年基金,执行中付费期刊累计11万多,总额占批准经费差不多一半,尽管有某n子刊,最后也没给b,因为另外一个申请人没有付费的代表作,本子水平也不相上下,经费要优先给缺少的人把);
先写这些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意见的地方可以拍砖。
总体说来,基金评阅还是相当公平的,不排除遇到熟人的因素,那也是在水平足够前提下的顺水人情。今年没有收到打招呼的情况,为基金委重拳抓纪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