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与身份
国基放榜了。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高校老师把基金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提职晋级,奖励待遇无不与基金相关。
今年某大学学院获得25项,值得庆幸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基金获得者局限于1,2个团队,可谓人多力量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我说过,现在的科研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了。年轻人若不能进入团队模式,即便是偶尔拿到基金,能否可持续发展也是个问题。团队有牛人,基础好,人员多,可以提携年轻人,方向一致,成果共享,仪器设备共享,出成果相对容易。单兵作战形单影只,难以形成大成果,维持很难。
二是老人时代已经过去。从基金获得者看,原来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基本无缘,年龄超过50岁,等待退休,科研兴趣淡化,思路枯竭,躺平的居多。而年轻人(35-45岁)面对生存挑战,不得不努力。尤其是博士后,为了拿到编制,必须年年申报,还要有文章,基金文章缺一不可,可谓压力山大。一些崭露头角的新人若不能连续拿到基金,生存压力陡升。
三是拿到基金不意味着松口气,还需要打拼。第一项基金只是开了好头,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良性循环(招生,论文,团队)。拿到基金虽然暂时松口气,未来的日子还长。考核越来越严,不进则退。一旦基金断档,可持续就成了问题。
基金代表一个大学老师的能力,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路漫漫其修远兮,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35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