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路越来越不易
青基本子准备了2-3个月,找了几个专家帮忙审核,都说问题不大。本人一作一区SCI六篇,申请专利二十多项,授权发明五项,985平台。本来抱有很大的希望,今早得知压根没上会,五味杂陈。
身边有教授网评专家,感觉到处打招呼现象严重,好像不打招呼显得不主流,基金越来越不公平了。学术圈子文化越来越严重了,各种类型项目申请都在打招呼,上到国家奖科技奖,下到市里面的项目,在对学术失去信心的路上。
之前和领域大牛聊天,感觉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能把问题都推到别人或者客观条件上”。
相对来说,青年基金比面上的难度要小一些,评审的时候,基本要求40%的通过率,函评过程,干扰的因素还是小的。
基金不仅仅是铋数量,有些东西还要全面比较。比如说,发表SCI很好,基金是否是已有工作的延续呢?工作在同领域的创新性如何呢?专利方面,二十几项,都是第一完成人的?如果全是的话,建议舍弃一些,有些东西过犹不及。
找专家看本子这事,除非本领域专家,死心塌地帮你看本子,细到没有个标点符号,这样的建议很有帮助。有得只能帮你看看大体思路,这样帮助不大。我自己的习惯,除非本领域熟悉专家,又是实心实意帮忙,否则我不会找其他人看本子。
这些话有点伤士气,帮你从反面思考问题,希望对你能有帮助,预祝明年青基高中!
我第一年申的时候,30多篇SCI一作/通讯,一区一半以上,还是折了最可恨的是,发了个小木虫抱怨贴,还被删了…后来痛定思痛,终于明白了,到处哭天喊地,没什么用,还不如省下时间来干点儿正事,比如跑关系!
如果您是在中科院SCI分区里的一区top期刊发了15篇以上的一作,且不是共同一作,只要您本子不是瞎写的或者文章跟本子毫无关联,应该都具备申请面上项目的实力了。
楼主好厉害!不要被这些身边的不正之风所影响,你这么优秀的人科研还是要好好干的。其实打招呼的还是少部分,大部分还是本本分分等结果的,像我在的研究所,对这方面要求就很严格,我的大老板从来都不会打招呼,我一个青年基金也申请了4年大学里可能打招呼的多一些,但也只是少数,楼主不要灰心,加油。
基金评审相对算是最公平的了,反正我审基金绝对是按照我理解的水平高低来排序,总体来看,一般十份申报书里面一般有两到三份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很差,其他的一般就需要认真读一读,比较一下研究基础,研究背景和平台这些。青基现在博后也能申请,竞争加大了,有些名校的博后无论是申报书写的情况以及论文发表情况确实比很多相对差一点平台的青年教师要强很多,对他们有一定冲击。
基金能不能中还得看本子本身,985的平台都感觉不公平,那些211和双非的平台就没法活了。但是每年都有不少的无平台、无关系的人员中项目的。基金委对青年基金和面上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建议本子让同单位中青年基金的也提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