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基金项目-评审意见:近三年,无突出成果
国自然基金评审结果出来了,凉了。
看了五个评审意见,心里难过。
除了难过,还有委屈。
是的,我是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
2017年,回国结婚。
2018年,生了老大。
2020年,生了老二。
在近三年里,我不是在生孩子,就是在生孩子的路上。
因为我已经38岁了。
评审意见说“近三年,没有突出的科研成果,。。。,不予立项”。
很刺眼的一句话,让我更加自卑,感觉什么都是错。
科研的责任心,让原本焦虑的我,更加内疚。
初当妈妈的辛苦和疲惫,科研工作的紧张和压力,归国人员新入职场的磨合,
让我不能不抑郁。
有时候,想想,死了算了。
三年前的成果都被否定和清零了,那也是曾让我为之骄傲的成绩啊。
可是,没有可是了。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如果说,评审意见的一句话,可以戳痛一个人,甚至去死,可能有点夸张。
但一句话,足以成为一个导火索,引爆所有积压的负面情绪。
想哭,流不出眼泪,那是怎样的悲哀和绝望。
心里无数次呐喊:为什么?为什么?
我的生活哪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一切都是错的?!
我甚至怪自己,为什么要生孩子?
如果不结婚,不生孩子呢。
在科研道路上,
女性要忽略性别,像男人一样,
甚至比男人要更坚强和出色。
此刻,我深深地感觉,无能,无力,无法喘息。
下辈子,不要做女人了。
如果做女人,就不要做科研了。
如果做科研,就不要结婚了。
如果结婚了,就不要生小孩了。
突然感觉,这个逻辑怎么也是错的?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困惑。
祝大家明年基金取得硕果吧!
(完)
上大学的时候,有的人收获了绩点,有的人收获了爱情,有的人社团左右逢源,有的人竞赛硕果累累。不幸福的人往往太看重自己没有的,而忽视了自己拥有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没有申请上正好有时间多陪陪正在成长的孩子呀。
也是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我感同身受,为了科研也是很晚生孩子,坚持每年几篇文章,十年才拿到面上项目,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选择白天上班,下班就忙活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班等等。连轴转一刻无法停歇,我也是累的想一死了之,但想想孩子继续坚持。很羡慕男士,如果工作忙可以晚上周末加班,而我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处于焦虑中。工作加班比带孩子轻松多了!!!
根据评语猜测楼主申请的是优青杰青这类的人才项目,这类项目当然要求申请人在近几年有突出成果,不然的话就丧失了人才项目设立的初衷了,另外引用楼上的话:甘蔗没有两头甜。如果不考察近几年的产出,对一直矜矜业业、努力科研的人是不是也不公平呢?
项目不是科研的全部,科研不是生活的全部。先弄点小项目能维持科研的来做做,慢慢积累文章。国基有运气成分在里面,不中不代表你的水平,更不能否定你已经取得的成果。论坛里有一个“老范进中举“的帖子写的很好,贵在坚持吧。你今天放弃了,明年更不会有了。生活和工作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关系,不是线性增长的。与论坛里很多需要项目考核,非升即走的虫子比,你至少已经稳定了。来日方长。
祝明年丰收!
另,楼主要注意下你是否有产后抑郁,如果有这种情况,你要做的不是在这里发帖,而是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希望你早日摆脱现状。
同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对你感同身受,也曾后悔过结婚生娃,不过后来就看开了,其实有没有基金只是自己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别人不会在意,中了基金又会增加科研压力,还要照顾娃,那样的日子更难受,尤其是最后不能结项或是延期压力会更大。所以不管中不中都不要那么焦虑,在仅有的时间里效率最大就行了。生两个娃,你已经做出了很大贡献了,人也就这么几十年,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放过自己,宽容自己,更重要。我现在是做科研、干 系里的杂活、上课、参加竞赛。。。虽然还是讲师没啥业绩,但能参活的事我都参活一下子,刷刷存在感和价值感,自我感觉也不错
不负责任的评审人不在少数,有的连申请书都没有读懂或者没有读完就开始瞎BB,他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想和怎么做。无所谓的,我刚回国的前五年,评审人说的话也能把人气死,注意标书的写作八股,会好的
感谢大家!更多的是感动,对着电脑屏幕,眼泪一直打转。
确实,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为工作,为生活,情愿或不情愿地努力着。
我也明白,慷慨激昂一番,转身叹口气,继续读文献,做实验。
然后,接个电话,脱掉实验服,带孩子去儿童医院。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忙碌着,思考着,
也许,习惯了,就好了。
把事情想简单些,埋头干,就行了。
在这里,我只想回复一个评论:因为二三十万的基金,至于抓狂吗?
呵呵,我没有富有过,更不是暴发户,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
是的,我能力不足,没那么大本事拿百万和千万的项目。
我也没有强大的科研平台、团队和资源,虽然我也在各种争取和努力“巴结”。
但,至少目前,我只能申请几万到几十万的项目。
首先,作为一个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申请经费的渠道非常有限,除了国自然基金,就是省自然科学基金。
你知道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万元,申请名额下放到各个学校,学校再分给各学院。
每年为了三四个名额,学院的几十位老师先进行一轮激烈的PK,胜出者,才有机会,可能把申请书交到省科技厅,然后再省内PK。
有的同事,连续申请三年,项目书都没有出过学院,你可能不信,对吗?
对广东省的科研同志们来说,省基金的申请概率,可能低于国自然基金概率吧。
其他省份,我不是很了解。
我只知道,我身边的人,活的艰难。
二三十万,是大钱,可以笑着养活几个研究生。
生活不易,希望大家平安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