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年不中基金的师兄,让师弟迷茫了
现在的青年基金根本不是说缺那么点钱搞研究,而且也搞不出什么研究来,只是说现在的考核太注重那个东西了,所以逼的大家被迫去申报到才能继续搞科研,在这种大环境下,基金早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目的,努力申报吧!
感觉基金是30%的硬实力(论文基础)+50%的软实力(本子创新点,写作方法)+20%运气(遇到合适的评审人,或者有熟人),所以很难说那个环节出了问题,看的让人难过,希望以后能有好结果。
为你的师兄还有你加油。
论文和基金还是不一样的,认识一个同事是很多一二区的论文,至今没中青年基金。我觉他的论文都是围绕一个力学构件进行不同边界条件,不同荷载条件的力学求解,虽然能发论文,但是他的研究内容不足以撑起一个基金的研究内容。
那你觉得那些基金本子画饼很好的,结果连基本论文都发不出来的人,就能很好的研究一个基金吗?
青年基金就别扯了,这么多论文得个青年足够了
我觉得你师兄可能是冲着诺奖去的
哈哈哈,师兄说,就想拿个青年基金,证实下自己这几年没白努力,不然不甘心,毕竟真的很努力了,每周基本就是周六上午休息下,住的离学校近,每天晚饭后,照样去学校,每天晚上回家,家人孩子都睡了,寒暑假都一直待学校,根本不出去旅游什么的,每年腊月28,才待家里,正月初5就又去学校了,确实让我们觉着也挺不甘心的,都不知道评委怎么就忍心给出C的评审意见的,我们做师弟师妹的都为师兄不甘!
文章什么方向都可发表,不随着时代的方向发展主流而受束缚,你有好的结果就可以发表,但基金不是,你写的方向必须是经过几个评审的法眼,而基金评审多了一项标准,你是否引起基金评审的共鸣,也就是否被认为研究有意义,你文章再深奥没有多少应用意义还是可以发表,但基金就是你再深奥,被评审认为没有意义,那就很惨了,估计你师兄就是这个循环里了,个人感觉,仅供参考。
倒是同领域的会都去,经常跟着导师去开会,就能碰到师兄,不过,师兄每次去就是听报告,做笔记,听完就走了,好像没怎么认识人,他自己说,哎一个青基都没拿到的讲师,不好意思的 去和人家交流!...
按现在的套路不认识人感觉A很难拿,开会本来就不是单纯的学术交流。
写的肯定哪有点问题,被审稿人抓住把柄了
听师兄说, 比如下吧,比如以前在做超级电容的工作,只是以前在做其它几种材料,然后师兄现在想扩展下材料研究体系,就写其它材料的改性针对超级电容就行研究,给C的人就说 没有这个新材料的研究基础,所以不可预知能否实现项目内容;给A的就说,超级电容基础非常好,思路清晰,研究内容有创新等等,优先资助; 这么看,C的人,就是说,我们要一直做一个材料,不能换,要换,就没有基础,不能支持,我们是研究超级电容性能,难道必须非要做一个材料吗? 搞不懂!
你就是在搞笑,纳米能源因子有高的期刊,也有低的啊,不努力就能发文章吗?不去做工作就能发吗? 你们学院老师发3篇JMCA 是他做 还是他学生做啊? 有没有研究生啊?你说的是教授啊 还是 入职一两年的博士啊?
你别这么激动,你师兄有这么激动么?再说,你这么激动,你师兄知道么?
个人感觉申请基金更像科研工作,而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申请基金有内在的规律和套路,而且这种内在套路的东西要求非常全面。如果把申请基金看做一种工作或业务,那就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了,除了专业能力,还有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疏通关系能力,互相帮助能力,亲和力,朋友圈能力,上下平衡能力等等,尽量去提升,哪怕在某些方面比目前的状态提升30%-50%也是很有效的。你可以劝你师兄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