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恶意评审人太多,防不胜防,谓之人性
恶意评审人太多,防不胜防,谓之人性,劣币淘汰良币
而且让高精尖的项目给庸庸碌碌的人去评审,不眼红才怪
而且学术研究从来不是讲民主投票的地方,先进就是先进,落后就是落后,投票有何意义?
绝大部分人都是庸碌之辈,你让他们投票,能投出什么东西来
现在的国家基金,除去那些关系户,剩下的搞掷骰子,也许比现在的评审还要公平一些
有人说国家基金就像个高低阻滤波器,能得诺贝尔奖的顶尖 10% 资助不到,太高端了评审人看不懂或者恶意拒稿;特别差的 10% 资助不到,评审人看了就恶心毙掉。中庸的 80% 才能资助得到。那如果把能得诺贝尔奖的 10% 滤掉了,国家基金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撒胡椒面呢
西方美国为什么创新发达,是因为社会气氛宽松温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只是相对)简单真诚,做事重于做人,所以学者有更多精力投入研究;
相比国内人际关系极其复杂,做人重于做事,几乎所有人都被格式化成了一种模样,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国内缺乏国外那种温和友善的研究土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一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相互提防,你比别人强别人就会红眼病,千方百计想把你拉下来。这种糟糕的环境下,能出诺奖就是见鬼了。
为什么西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相对友善温和呢?这里就要提出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观点了:这是由于他们几千年的基督教传统流传下来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里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