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各位在基金申请中苦苦挣扎的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忠告!
搞什么基础研究啊,除非你牛的厉害,否则奉劝各位青椒赶紧转变思路,向应用靠拢,一辈子只要搞成一个产品就够了,收入又高,又为人们就业和幸福生活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发再多的垃圾SCI有屁用!何况绝大多数人都是跟在大牛屁股后面跑,一辈子为了申请基金绞尽脑汁,每年发榜前饱受煎熬,何苦呢???
我一直觉得对于大多数高校教师而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理论研究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惨烈,大家不难从近年SCI投稿量、录取难度以及基金申请难度的变化看到这一点,所以我真心建议大家要花时间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能在基础研究这条路上走到退休?如果不能确定或者觉得希望渺茫,我劝你一定要尽快调整自己的科研规划,别一条道走到黑!
越早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付诸于行动,你会发现你为基金是否中标的焦虑感就会大大减弱,心态会平和许多;而且我要说的是,大多数应用类产品并非高大上的东西,反倒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改进,其研究难度比你搞TOP期刊的论文容易的多。一旦搞出来一个有价值的产品,要么将技术卖给企业,要么干脆自己成立企业当老板,你后半辈子混的绝对比你搞纯理论研究好得多,也有意义的多!
当然上面建议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权且听之,勿喷,谢谢!
楼主想多了,首先搞出一个能有实际应用意义,且不容易被别人copy的东西,是非常难的。即便你搞出来,一般人也没有这个人脉将其推广,和有人脉的人合作,现今的诚信体系也很容易被change成别人的成果。
到时候毛也剩不下。。。。。
同样是过来人的忠告。。。。
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实际产品如果真的那样有市场和魔力,它的背后一定充满了复杂的技术理论和知识驱动! 从楼上很多的回复看出,小木虫的层次确实需要提高,其实很多人尚分不清楚基础理论研究和工业产品创新的关系,着实的悲哀!
楼主的说法真的非常对,其实应用方面,根本不需要太大的领先或者创新,只要稍微比别人好一点就会获得市场认可,珠三角和长三角,每年都会推出大量的小商品,举个简单的例子,做那种挂在脖子上的小电风扇,至少能赚个几十万,但是有哪个大学教授会往这方面研究呢?所以说改变思路真是很重要!认真调研市场,做点应用研究肯定比做纯理论强!
太年轻了,搞应用不是闹着玩的,搞基础研究,发点文章,可以挑出最好的结果,甚至有的科研者(不能说),就是没有重复性。搞工业应用,不是闹着玩的,一方面数据要准确,放大没问题,还有要稳定,后续的备案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