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面上项目体会
本人从2008年主持第一个国家青年基金到现在已经12年了,从2010年第一次评审国家自然基金也已经10年了。今年评了12份面上项目,体会如下。基金委给的通过率为40-60%,我总共通过了6份。给我分配申请书的研究方向与以往年相比与我本人研究方向差距变大了,算是大同行,听说是ai分配申请书。12个人中包括1名杰青和2名优青。学校基本全是双一流学校,水平普遍较高。我给了3份优先资助和3份资助。
我拿到12份标书,先看一遍800字的科学问题属性理由、400字摘要、关键科学问题、创新点和研究基础,筛选出2份整体创新和基础明显弱的本子和3份明显整体创新和基础超过一大截的本子。剩余的7个本子再仔细看理论依据等其他部分内容,再筛选出相对较好的3个本子。
关于研究基础,我首先看你的5篇代表作是否是近5年的,有一个老师放的12年和13年的2篇论文,说明他的科研连续性不好。5篇论文至少有2-3篇本领域认可度高的期刊论文,同时再看看该项目的直接研究基础,我就认可你的研究基础定了,我特别反感研究基础部分列出30-40篇论文。我本人一般不会太在意格式和排版问题,但是排版美观,条理清晰肯定印象好。
另外,如果是面上项目隔年再申请面上项目,我会仔细看他发表的论文是否是上一个面上项目取得的明显进展。否则,建议下年再申请。如果是青年项目隔年申请面上项目,也是一样。我的要求会严格许多。
另外,我的评审会和你选择的问题属性严格对照。祝大家好运!
“我特别反感研究基础部分列出30-40篇论文“。为什么?认可的方法是是什么?
在研究基础部分列出直接相关的论文基础就行了,没必要将研究方向不太相关的全部论文都列出来。我很认可一位大牛说的话,他去评审职称,一位老师4年发了40多篇论文,另一位老师5年发了6篇论文。材料还没有详细看,大牛说:论文少的这位我不确定他行不行,论文多的这位一定不行!。4年40篇论文,请问有时间去思考重要科学问题,有时间去潜心问道吗?发表的论文能解决科学问题或者应用技术瓶颈吗?
我09年起就评审本子,感觉楼主的标准有待商榷。首先,文章多,有可能是多年媳妇熬成了婆婆,变成了带组PI,5加2,白加黑,24乘以7,勤奋加团队工作,每年出数篇文章很正常。其次,早年的代表作实际上是一个小小分支的代表作,引用次数几百次,当然要作为代表作,按照楼主的逻辑反而会被减分,不合理,再次,隔年的项目为什么一定就要发出文章才能支持今年的项目。面上项目周期4年,除了你申请的时候已经基本完成,否则一年多就要发出来像样的文章,不太现实,还有,难道你的组就一个小方向?不同的小方向,活动申报实在是正常不过。
一家之言,不做参考,也希望有评审资格的同仁,铁面无私,又充满理性。
有两个问题,希望楼主能给回复,谢谢
1 优先资助和资助,分别对应的是A+和A吗?
2 您这个包里的杰青和两个优青会不会给予优先照顾,比如肯定个A或事A+了
由于和基金委签有保密协议,第一个问题原谅不能回答。我今年给的3个优先资助里面只有1个国字号,另外一个优青是去年才中的,1年时间没有重要成果产出,因此没有给予资助。老师们要潜心学术,不要太浮躁,整天申请经费。
楼主是牛人好人,佩服。不过有个地方值得磋商,12,13年的代表作可能是相关的代表作,说明他早就开展相关工作,前期工作有基础,也是加分项吧!
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踏实做研究,科研成果应该是连续产出的,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如果近5年在本研究方向没有任何成果产出。证明你已经很久不关注该研究方向了,科研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