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中一个国自然面上难度大么,这个难度大么?
面上项目的中奖率不同学科不一样。最高的大概有接近30%,最低的比方说鄙专业不到20%。
以20%的中奖率来讨论问题。
首先所有的申报书中间有不少是凑数的。比方说鄙校有一年就规定所有的教授和副教授必须申报,这里面必然出现不少凑数的。毛估估1/3凑数的总是有的。
剩下的还有一些是水平低的。主要是某些过气老教授和某些还不知道该怎么申报的新人的,这部分加起来占总数的20%总是有的。
这就是说,真正参与竞争的也就50%。那么正常水平下,能达到2/5左右的中奖几率。
然后假如所选命题不是太离谱的话,即便不中,根据专家意见认真修改,每一年的中奖几率都会相应提升。
因此总得算下来,如果5年都在认真工作的话,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这个说到点上了,评审人很容易建议先申请青年项目,然后就给打发了 。
我的母校,山东某非211高校, 40万一年纵向经费到帐。 自己算。
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吧,还是纵向。就算985学校的教授,也未必能保证这个数字 。
我也好奇怎么做到。 纵向包括国家基金和省基金。但是, 省基金一般很少,并且没那么公平
那个大部分教授干了那么多年, 也就是1个或者最多2个面上和若干省基金。脑子有问题的才出这个考核。 他们一个聘期3年多点。 也就是说, 除非刚到学校前两年拿到基金, 否则就是不合格
不能保证每年必定拿40万,但平均每年40万以上应该没问题。拿个200万的,就够5年吃喝了。
20%中奖率是全国水平,其中,985、中科院牛所明显中奖率高,C9的中奖率更高,个
别牛所中奖率超50%,所以,那些211和非211的就更低了。可以从该校的平均中奖率来
衡量。
只能拼了啊,“同等资助”还有啥可以申请的?
杰青肯定算,好像还有一些国际合作类型的也能达到3,400万量级
嗯,别人也这么建议的。重点项目都一堆牛人排队,但是国际合作可以试试,利用海外联系的优势。杰青长江基本不用想了,科技部的项目看能不能抱到大腿分个课题负责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