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GuoZR.com

  • 注册登录
  • 互助中心
  • 我要提问
  • 基金检索
无基金就出局
Funding or Losing
  1. 首页
  2. 经验
  3. 正文

如何提出好的“假说”?

2016年3月26日 1296点热度 1人点赞 0条评论

研究假说

文:高建国

很多刚入学的研究生在面临开题和写文章的时候都会感到困惑的是,什么是“假说”?什么是“机理(或机制)”?如何提出好的“假说”?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从业经验的科学家自然知道其中的奥秘,但对于一个刚入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低年级研究生还是比较困难的,下面我就以我自己多年来的思考谈下对假说的认识,顺便谈下“机理”。

“假说”这玩意,首先是由现代遗传学之父的孟德尔发扬光大的,他在进行豌豆试验的时候事先推断了不同杂交组合的结果。由于有很强的逻辑性、预见性,因此“假说”才逐渐在科学圈迅速流行起来,以至于,你写的论文如果没有所谓的“假说”就会给人一种不在高大上的感觉。而事实上,“假说”流行很早之前人们就开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了啊,伽利略和哥白尼等人没有假说照样有重大的科学发现。即使对于跟孟德尔同时代的达尔文也不善于提出“假说”,他老人家是通过全世界的周游科考发现进化论的。

不错,再牛的“假说”也必须建立在观察和测量的基础上,没有观察和测量就没有科学研究,更不会有“假说”,知道这点就不会觉得“假说”有任何神秘之处了。那么“假说”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假说”提出的过程大概是这样子的:首先在你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科学问题,这个科学问题来自于平时生活中的思考,抑或对某个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你对你所感兴趣的问题首先进行一种概念上的解释,如果这个概念可以量化,它就会变成“变量”,“变量”即为可以测量的指标。打个比方,你想比较大树相比于小树更耐旱,干旱是一个概念,对干旱进行可测量和可比较的指标,如水势、气孔导度就是你的“变量”了。下一步就是基于这些“变量”,有针对性地讨论两个或三个“变量”可能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假说”。如,你假设在干旱环境下大树比小树水势要高、气孔导度要高,因此更耐旱。如果你的试验验证了这个结论,紧接着你就要解释它,即为“机理”。所谓“机理或机制”,无非就是对你所观察和测量的数据进行基于逻辑上合理的描述,机理能否称之为机理主要看论述的够不够充分,这就建立在对本学科问题深入了解的基础上。

有人认为假说由于需要对学科发展方向有很深入的理解,因此认为“假说”的提出估计很有挑战性和难度。其实,压根不是。刚才提到的,“假说”无非是探讨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因此“假说”可以是很、很、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简单的。例如,我想知道GPP(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到底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由于GPP是由NPP(净初级生产力)和Ra(自养呼吸)共同决定的,因此我的假说可以是“GPP更多地是由NPP或Ra决定的”。有人于2014年假设NPP更多地由Ra决定,就这么个“简单的”假说,其试验结果还发表在了PNAS上。

但一个很严峻的事实上,你的研究由假说驱动固然很好,但很多情况科学家对自己的研究一无所知,就如老爱所言,“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那么这就不叫科学研究了;不是吗?”那么,这时该如何提出假说?其实也不难,此时的假说可以基于你已经得到的数据。如你“一不小心”胡乱测了一堆数据,那就分析一下它们的关系吧,这个关系就是假说。此时的“假说”变成了“真说”,不过不用担心,很多优秀的科学家都是这么干的。这种方式不仅对研究生新手适用,也适合那些久经沙场的科学家。要知道,很多科学发现都是不经意间捯饬出来的。

有人还认为,“机理(机制)”是被滥用的概念,什么都可以是机理了。其实,非也。由于机理或机制是对一个现象的解释性描述,因此它是一个相对概念。一个生态系统的机制可能只需要生理学上的知识就可以说清楚了,而一个生理学上的机制可能需要更多的生化知识,一个生化现象恐怕需要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除了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科学问题判断了。

出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0340-938808.html 

 

标签: 研究假设 研究假说
最后更新:2016年3月26日

iRobot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您需要 登录 之后才可以评论
我的感悟

如果我们对科研的追求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价值的延伸,那么基金仅仅是这个过程中的路边风景。中与不中,是某些人的认识,但我们追求的步伐不会因为他们的认识偏差而丝毫懈怠。
--------------------------------------

最新问题
  • 进展报告状态还是“等待基金委审核” 提问人 admin
  • 物理学院的教师是否可以在化学口申报面上项目 提问人 admin
  • 综述性论文是否可以写进5篇代表作? 提问人 admin
  • 国家一级学会奖相当于省部级奖励吗? 提问人 admin
  • 高被引论文需要在国自然标书里提一下吗? 提问人 admin
  • 做化学材料的人申请国自然基金需要画技术路线吗? 提问人 admin
  • 国基面上的主要参与者是必须的吗? 提问人 admin
  • 综述反映你的学术认知水平 提问人 admin
  • 参与的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会自动在简历上出现吗? 提问人 admin
  • 为了方便评审,我的唯一通信作者论文,我还是会注明的 提问人 admin
热门问题
  • 研究成果栏中的第一标注指的是什么,是论文中基金标注顺序吗? 提问人 iRobot
  • 2016年国自然申请书后缀名FS01,FS02, Proposal漏洞的最终解答 提问人 iRobot
  • 35岁最后一次机会喜获青年基金,记录一些心里的感慨 提问人 iRobot
  • 2020年青年基金公布时间会延期一个月吗? 提问人 iRobot
  • 再一次证明,青年基金没结题就申请面上能中的可能性太小了 提问人 iRobot
  • 从四青的年龄和入选人数看,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 提问人 iRobot
  • 关于国自然系统文件后缀proposal我的解释 提问人 iRobot
  • 收到了科研之友的邮件,国自然申请结果是不是凉了? 提问人 iRobot
  • 有没有国青基金结题不过的,一般会是什么原因? 提问人 qglian

COPYRIGHT © 2022 guoz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