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硕博回来申请基金的你们,写基金的时候是咋调整到国内方式的?
海外硕博回来申请基金的你们,写基金的时候是咋调整到国内方式的?
我现在各种迷惑。我感觉我脑回路跟国内的评委老师都不是一件事啊。在国外做的有突破性的东西被导师夸奖做的好的,感觉国内不是很看重。在国外常识性东西,国内审稿老师觉得好新颖(之前投第一篇国内论文)。
我可能是个特例?硕士就出去了,没在国内学术圈待过。才回国高校入职不到半年,我现在满脑子懵的。本来国基本子提交上去信心满满的,写得很朴实,有逻辑。时间越长越没信心。。。。我是不是该找同专业中了的本子多读读熟悉行文规则?
还是说我想多了??
如今的评审专家,学术评价力上应该是相对公平的,大部分专家不仅具有海外背景,而且常年撰写国际学术论文,经常参加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评审专家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学术期待应该更高,这是你的很大优势,但也可能成果过少或者过于普通导致专家失望,这是我这些年评审的整体感受。
另外,真正从美国顶尖高校毕业的海归博士和高水平人才还是较少,最优秀的海外学子基本都会想办法留在国外继续发展。相比较而言,有很多所谓的海归在学术上并无多大建树,专家并不买账,这和国内专家对海归的期待是不相称的。所以,一切还得靠学术进行评价,无需过度猜想!
可是专家不是看不到毕业院校的信息吗?
我算是顶尖高校毕业回来的,但专业有点不一样,处于文理之间,在位的大佬们基本上都没有留外背景,平时他们也不发国外期刊不发英文,就发中文核心,会议,创造新词挣话语权。。对于学术这件事。。只能说我还没掌握到国内学术的技巧(举个例子,对于研究方法是什么,我专业国内外就不一样,我专业硕博论文大部分会写: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说实话这次国基写的非常忐忑。
科研是全球化的,没啥不一样。你投国内期刊,本身定位就那里,一般的东西自然给你吹得好。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那是你们学科嘛。我专业那栏瞎填的。一直认为理工科类的相对来说会公平一点全球化一点,都是看英文文献和发英文的。。。其实我那专业不一定。
我也不敢说太多,只能说还有点停留在把话说的看不懂就觉得好,或者觉得越有数据就一定是好文章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