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的狂欢,多数人的失落
最近身体不太舒服,今天早上到医院看病;医院还是很往常一样人满为患,做什么都得排队,一早上就耗在医院。在等待检查结果的间隙,实在无聊,刷了一下朋友圈,突然发现了一个重磅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已经公布”。这个消息一出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甚至可以说是少数人的狂欢,多数人的失落。
作为连续申请四次的青椒,面对这样的消息虽然心里不会很震撼,但还是有一点点的涟漪。中午十二点四十分,回到家里之后,立马就登录ISIS系统查看了一下,发现状态还是处于评审中,就知道已经凉凉了,光荣地成为了失落的群体的一员。
不过回想这四次申请,自己还是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地纠结,不断地失落。
第一次申请时,2月底到学校报到入职,3月份得提交申请稿,花了十多天快赶慢赶总算把基金提交了。当时自己的研究基础也不是很好,虽然以第一作者发表了9篇文章,但这些文章中SCI期刊论文只有3篇,EI期刊论文4篇。此外,由于时间匆忙准备不足,第一次申请根本不报什么希望。结果公布的时候,也正如自己所料,落榜了;看了评审人给的意见,除了本子本身问题之外,这些评审人还一致认为我的研究基础较好,有很大的潜力,这让我大感意外。
第二次申请时,论文数量虽然没有增加多少,但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已经达到11篇,SCI论文的数量达到4篇;新增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再加上当时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认真修改了本子,这次申请还是抱有很大的信心;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再次落榜。
第三次申请时,又新增了6篇论文,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已经达到17篇,SCI论文的数量达到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达到4项;研究基础相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鉴于前两次的失败,有点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这次并没有认真修改本子;之所以没有认真修改本子,是因为自己拿不准是否要继续走学术这条路?因为自己资质平庸,就算走学术这条路,感觉也做不出什么成果来,无非是多制造一些无用的垃圾罢了。所以这次申请时,只是将原来的申请书,做了少量修改就提交,结果也可想而知。
第四次申请时,虽然仍然没有想好是否要走学术这条路,但依然认真地做着学术相关的工作,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2篇SCI论文,此时的论文总数已经达到19篇,SCI论文数量也达到9篇,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数量也达到9项,期间还拿到了省教育厅的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所以这次很认真地修改了本子,改到自己已经不能够再改的程度,说实话这次还是抱着很大的信心,但结果再次令人失望。
从以上四次经历可以看出,自己的研究基础不断地加强,这也说明自己并没有放弃科研工作,虽然结果不如意,但也算能给自己一个交代。不过同时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该做的工作还是能够正常开展,这与是否中国家基金无关。那么为什么自己会那么执着地一而再再而三的申请国家基金呢?细细想来,除了强制你申请之外,还有两点原因:其一,就是国家基金绑定的利益太多;其二,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与攀比心理作祟,认为别人能够申请上,自己也能够申请上,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胡言乱语一通,谨以此为记。
纯属推测:
1. 可能需要定好想进的圈子、对准专业口。如果经常变换“专业口”,可能视作投机,机会反而小(专业口越单一越好)。
2. 积极参加专业口的会议,特别是年会。人们看到你长年积极、持久地在圈内做出工作,支持的倾向应该会增大。
3. 比较接近的题目,若近几年支持过了,几年内可能就不会支持了。
这几年申报都是同一个专业口,查询基金系统并未发现工作相似已经资助的项目!到目前为止没有参加过一次学术会议,这是一大短板!
作为一个申请n次才中的过来人,想谈一下个人看法:
1、国家基金评审总体来看是公平的,但评审队伍里烂人也是一大堆,所以造成所谓的“运气”问题。有些评审意见你一看就是瞎糊弄,没办法,碰到也就自认倒霉。
2、如果本子连续3年不中,最好换个选题,倒霉不可能每次都摊上自己,还是多反思自己的问题;
3)写本子需要技巧,多找过来人看看,帮提提意见;
4)文章多,不代表你能很好的执行一个项目,也不代表基金委就要给你项目,文章仅仅是基础而易;
5)坚持。付出总会有回报的。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