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基金评审的打招呼现象
现在的基金评审,会评不用说,涵评的关系户就太厉害了。周边好多人在五月份就知道送到谁手里,而且大都是主动透露的,大佬的学生亦然。老油条习惯了这种方式,搞的现在年轻的评委也不讲武德了。认识的人不用说,不认识的人也想办法攀关系。拿到申请书,先看能不能和申请人背后的大佬卖人情,而有的大佬不爱吃这一套,不爱被拿捏或为了一个普通学生的项目而欠别人一个人情或项目。好在基金委也在处理这些顽疾,打招呼的概率从77%降到72%。以现在的资助率,很快关系户都快分不过来了,普通申请者真的是越来越难,全民科研不现实了。
虽然楼主说的拉关系的数据不一定准确,但现在的风气已到了不可jiuyao的地步,特别是近年来急功近利的评价机制和所谓“绩效评价”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能在这种环境下守住最基本的底线的人有多少?比如,某个人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只要获得了帽子或某个奖项,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尤其是那些凭借自己的职位获得的教学成果奖(这些人可能就没在教学一线上过几节课、也没带过几个学生)一样可作为炫耀的资本,在绩效评价中获得不少的经济利益,而且这些所谓的成果和荣誉可以一直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还可凭着这些东西成为“优质人才”继续拿着高收入而延迟退休。现在基金评审也在考验国人的良知和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然而有底线的人还有多少?希望JJw能采取有效措施,给普通老实的科研人以希望。
人家不仅公然打招呼拉关系,还公然给自己找理由:俺们大牛大团队就是比你们容易出成果,你们小青椒小虾米就算拿了国基到头来不就发几篇文章而已?俺们一出手就是各种科技进步奖成果奖,多拿点经费是应该滴,再吵吵就全拿走一点不留给你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形成寡头垄断,项目评价结果受人情影响干扰极大,大牌教授及其弟子极易获得基金支持,其他人则异常困难,二八效应显著,评审公平性、资金使用效率没有保障。建议将累计影响因子(第一/通讯作者且第一单位)÷经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基金资助总额)作为一项参考指标,避免经费过度流向学术寡头。搞毕业制度,一生仅限拿2个面上,鼓励往上走,让面上真正成为面上。学新西兰搞摇号,严格限项,节约评审资源、避免人情干扰,扩大资助面,力保公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