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国自然基金评审意见
一个专家通常会收到多份基金申请书,评审通知建议通过率为50%左右,每个专家的评审过程不同,但大多数专家会:
(1)首先下载全部申请书,大致看看申请书主要研究方向,申请书研究基础等;
(2)随后会重点阅读每份申请书的摘要、创新点、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基础、申请人背景等,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就确定了谁优先资助、谁资助、淘汰谁;
(3)通读全文,确认每个申请书的归类(资助与否);
(4)撰写评审意见,给出资助与否的理由,特别是对于不予资助的项目,必须对照申请书仔细撰写不予支持的理由,给出让申请人心服口服的意见。
最后没有资助的项目,很多申请人常常对部分评审意见不认同,甚至强烈反对。但需要知道的是,评审专家是综合比较之后给出的资助与否的结论,因为限制了总的资助率,每位评审专家总是要淘汰一半左右的项目,每个项目通过的几率还取决于其他申请书的质量,如果某位专家手上的申请书质量都不错,那通过的几率就会降低一些,所以基金评审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像研究队伍组成不合理、工作时间不合理等等,都是专家找的不予资助的理由,并不是因为研究队伍不合理、工作时间不合理等原因否定项目的。如果专家对某个项目予以资助,这些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我认为绝大绝大多数评审专家都是公正的,国家基金也是目前相对最为公平的申请项目。
写基金也是学习的机会,希望评审多给实际性的意见,既然觉得别人本子不好,那就把别人的缺点直接说出来,可以不给资助,给别人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是最后的仁慈,尽量不要”像研究队伍组成不合理、工作时间不合理等等,都是专家找的不予资助的理由,并不是因为研究队伍不合理、工作时间不合理等原因否定项目的。如果专家对某个项目予以资助,这些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了。”那这样的话,泛泛而谈,知道别人有缺点但就是不说,感觉也不是特别妥当。
是哦,把别人的本子枪毙地明明白白,别人来年才会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不能弄个冠冕堂皇何患无辞的枪毙,那不是好的评判官。
第二次申面上项目,因超龄直接申的面上,感觉难度依然很大。特别对我们这边双非高校。国自听说又评审意见,相对公平点,才由国社转国自。今年再中不了,明年只能转回去继续申国社了。哎。
国社的却非常黑,文科的事文科的那些人嘛,我跟他们打过交道,你是更是知道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