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凌晨2点,终于完成12份面上基金的评审。也来分享一下我今年评审的一点体会。
一、总体情况
今年在工材口(具体代码就不透露了)共收到12份面上基金,基本按照要求给了3个优先资助,6个可资助及3个不予资助。好的就不说了,这里主要说说我在评审中看到的一些问题。
二、不予资助的主要问题
1. 国内外现状分析不充分。主要体现为文献罗列,文献陈旧,与研究内容联系不紧等。
2. 可行性分析不足或缺失。针对理论方法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对于项目能否成功至关重要,有的本子寥寥几句或干脆不写,我认为是较大问题。
3. 在研项目较多且与申请项目密切相关,但没有说明它们的关联性。我认为这有重复申报之嫌,即使立项也难以保证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还是把机会留给更多没有经费的老师们。
4. 研究基础太弱,近5年基本没有发表相关的论文。这让我很难相信申请人在未来4年能够发表10篇以上的sci、ei论文(都是他们预期目标里的)。
5. 预期成果的另一个极端,即太少。有的本子仅提出4年共发表3-5篇检索论文(包括ei会议),我觉得这与面上基金的一般要求不符。说明一下,我们这个口偏应用,不太可能出“韩春雨”型的成果。因此,一定的量还是必要的。
将心比心,只要过得去我一般都会给过。3个不予资助的本子,至少占了以上的3条以上,我认为再给过,有负基金委所托,也对不起其他好好写本子的同行们。
三、一点建议
1. 国内外现状分析十分重要,我个人认为这部分才是显示水平、体现对相关领域理解深度的地方。
2. 可行性分析很重要,而且标题括号里有明确要求,有必要进行充分论述,这部分是说服专家支持你的关键之一。
3. 在研项目与本项目的关系一定要写,基金委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肯定是为了避免重复申报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均以“与本项目有联系”一句话了之,很难让评审专家认可。
4. 研究基础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让评审专家相信你研究实力和潜力的依据之一。建议在申报相关选题之前,还是需要从事过相关研究发表过相关成果(相关即可)。
5. 偏工程的口,我建议面上的预期成果至少要10篇以上的论文(检索+核心),虽然sci不一定要多,但基本的量还是应该保证。
有感而发,与大家共勉。
出处:http://muchong.com/bbs/viewthread.php?tid=1034521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