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评审专家谈会评情况:很多申请人仍在犯这个大忌!
作者 | 施焕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
我是从2002年开始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自然)委员会各类项目的会议评审的。
在呼吸学科组没有单飞之前,我参加的是生理组,后来很自然就转入呼吸或免疫组。
生命学部分离出来之后,我本人申报医学部项目的年份就被邀请去生命学部评审;反之亦然,申报生命学部项目的年份就去医学部干活。往年参加生命学部评审时一般都去免疫组,今年却被安排去了生理组。
经过几天紧张的讨论和投票,生理组的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项目于今天(8月20日)结束了会议评审。
每年参加国自然评审结束的当天我都忍不住写一点感慨,今年的感慨貌似有些特别,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要说的还是那句老话,现在国自然的申请书从立论依据、研究目标和内容、工作基础等等的写作水平都已经相当不错,如果不看工作经历和发表的论文,很难分得出高低。
这年头,没有哪所大学、哪家研究所或医院不重视国自然的申请工作。大多数单位都会重金礼请江湖高手来加工润色申请书,每一部分包括各式彩图都打磨得漂漂亮亮。
因此,申请人最近发表的论文清单自然而然地成为判断学术水平的根本依据。这么干未必100%精准,但神州大地不再存在比这个更可靠的招式。
在前年和去年这个时段的的公众号文章中,我都不遗余力地阐述学术诚信的极端重要性,不想今年仍然见到为数甚众的申请人犯此大忌:
(1) 有两三个共同一作,申请人本来排第二却要自作聪明地改为排第一;
(2) 有两三个共同一作,申请人将自己标为一作,其他有意不标注;
(3) 有两三个共同通讯作者,申请人将自己标为通讯作者,其他有意不标注;
(4) 申请人不是通讯作者,将位列其后的所有作者包括通讯作者省略。所有这些都是必死项,违反其中任何之一立斩,绝无商量余地。
工作基础部分提供的流式、跑胶或病理等图片涉嫌学术不端。
大多数情况下评审专家依靠肉眼很难发现这样的艺术加工,但一旦发现几乎便没有存活的可能性。
有人怀着侥幸心理重复使用或操纵实验结果,请千万别发傻,参评的专家都不是吃素的,十分显眼的错误放你过关,如何面对那些憨厚的老实人?
基金委反反复复强调伦理委员会批件的重要性,但总有人不当回事。看到多份申请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研究,也提供了动物伦理批件,估计申请人考虑到只是需要使用一些库存的人体病理标本,所以忽略了人类研究的伦理学审批。
隆重强调,哪怕仅仅使用到人类的一条毛发,而且是掉在枕头边上那一条灰白的卷毛,也必须提供书面的伦理学批件。不提供,就咔嚓,谁也救不了。
一些教授培养出来的几个学生同时申报项目,明显能够感觉到数份申请书都由其中一个人操刀,连相应段落的字体和颜色标记都是从一个模板印出来的,工作基础的很多彩图完全一样。
这种情况分明是提醒专家需要格外用力核对,核对的结果对申请人通常不妙。内容不能说是简单的重复,但套路实在太“同卵多胞胎”,同样的信号通路套换到不同的组织或细胞,貌似有些粗暴。
有些学科组从去年开始要求申请人自行将申请项目定性为以下4中科学属性之一:
(1) 鼓励探索,突出原创;(2) 聚焦前沿,独辟蹊径;(3) 需求牵引,突破瓶颈;(4) 共性导向,交叉融通。
我个人体会,目前我国临床和基础医学申报的项目能够达到第一种“鼓励探索,突出原创”属性者,严格说来不及1%,绝大部分属于第二种属性“聚焦前沿,独辟蹊径”。
打个比方,第1位提出“肝移植”概念和技术的科学家必定是原创,第2~第1000位关于整肝移植的工作做得再漂亮、发表的论文纵然震耳欲聋,也够不上原创。然而,第一位提出“部分活肝移植”概念的医生则应该算是原创,因为这个临床问题极端重要。
再打个比方,有人发现了XYZ基因在心肌纤维有高表达,其蛋白表达产物在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人检测了XYZ在肺泡上皮细胞的表达,即使后续工作纵然能让躺在太平间里的赵叔肚子饿了爬起来去对面的职工食堂打饭吃,那也不是原创。
很多申请人将明显不是原创的项目标注为原创,就吃了很大的亏,因为网上评议和会议评审的标准与其他属性的项目大大不一样。
也就是说,有些人的项目如果标注为第二种属性,也许就中了。如果碰到你头上,你可能想不通,说中与不中,应该依据申请书的学术分量,而不能依据“属性”。但是,规矩就是规矩,不讲规矩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这位专家说的实在
只看申请书,各个吹的天花乱坠,必须A+上会
一看研究基础,原形毕露
你这得分领域的,生化环材,尤其是生物,花样多得很,材料也是色彩斑斓,基础大都好得很,光是给一区文献一大堆的都不够分。
基础只是过去,有未来眼光才是真专家吧。
好本子和坚实的研究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否则我就认为你在吹牛
实际我觉得比如光刻机,突破封锁自研出来也算原创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两弹一星让我国腰板硬了,我们在内心觉得邓稼先就是比杨振宁对我们民族贡献大。从科学角度讲,原子弹确实是曼哈顿搞出来的。屠呦呦青蒿素是用现代方法提炼出来,如果诺奖能颁给死人,那葛洪应该能一块拿了。
感觉这个领域我国处于丑国4/5十年代水平?
可能这个行业对创新的理解不同,我觉得对973,杰青等这种要求可以,对面地青这种要求过了
等待看意见了,要是真因为选1没选2没中,个人觉得还挺冤的
先把国际上爆的famous的拉出来斩首示众,再处理喽喽才有信服力吧
以前风闻哈佛生物医药有个大牛,开创一个新领域,其他很多研究者都跟风,发了好多论文,到最后哈佛那个是站不住脚的,后边跟风的都是假的,可惜了一大堆顶刊呀。
哈哈哈,心肌干细胞,国内好几个院士知网的文章不见了。
关键是人家很滋润,绝对不会像某爱切腹的国家珍惜羽毛。
可见有些院士也是狗屁,有没有查水表的,搞好自己的兴趣和研究,别迷信那些大牛,大部分真有水平,有些水货就是光环而已。
关键问题是 ,国内那帮跟着造假的,还拿到课题经费的居然没事,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在造假遍地都是的环境下讨论选1还是2有啥意义,是看谁能编,谁造假造的漂亮吗?
以前还听说过克隆造假,不是太清楚,生物医药造假很容易吗?物理公式你算错了,就是错了,模型就在那里,很难造的。
最近院士没的事基本上都是生医的,数据和你们物理方向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图片游戏而已,关键是发现被查了也没事。。。。。
当时刚听闻大佬被爆,简直天都要塌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真是可悲
我的感受和你一样,以前读书时发文章,数据老师陡然做好几遍,文章写的也是,就怕百年以后文章经不起推敲,现在国内什么环境。。。。别说做几遍了,有的所谓大牛一遍都懒得作假,直接Photoshop。。。。被查到了,堂而皇之说疏忽了,再弄个假的换上。。。闹着玩一样,现在是什么。。。。还讨论原创和另辟蹊径?真实觉得没意思
近日哈佛大学的一份声明(最大的瓜,没有之一)成为了科研界的一枚重磅炸弹:哈佛医学院经调差决定撤销其一位知名心脏病专家实验室已发表的31篇科技论文,理由是数据欺诈。
先看看这31篇文章中部分文章的级别:(温馨提示:请扶着下巴观看。)
《lancet》2011年,柳叶刀,医学顶级期刊,1823年建立;
《nejm》 201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72,1812年建立;
《nature medicine》,2007年,顶级医学期刊;
《physiological reviews》,2005年 生理学顶级期刊;
《cell》2003年 ,ncs之一,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
《nejm》200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ature》2002年,ncs之一,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
而这名知名心脏病学专家就是心肌干细胞发现者piero anversa(就是下面这位大爷),就是那个开辟了所谓的“c-kit”干细胞治疗心脏病新疆域的领军者。而哈佛大学的调查是这样评价的:“c-kit细胞似乎并不像他在研究成果中阐述的那样工作,随后的研究数据也有充分的理由让人怀疑这些细胞是否能再生心脏组织。”
引得在我们这,都是钱呀,贪污怕神魔,坐牢怕神魔,四排楼并排坐。
看到这里终于可以安心睡觉啦,至少还有两只大熊猫相依为伴
现在哪有那么多原创的东西,只要在公认的研究领域取得一小点突破,具有大的意义,我觉得就算原创了吧,我觉得文中说的后续工作纵然能让躺在太平间里的赵叔肚子饿了爬起来去对面的职工食堂打饭吃,那也不是原创。这都不算原创算啥?
不太认同你的观念,从知识与学科领域讲,范围越来越大,原则上原创有更大空间,往外走,0到1,这个是目前的趋势,只不过大家都习惯跟在屁股后边走,另外一种迷信权威的形式罢了,改变观念过程估计很难,重新再造脑袋了得。
屠呦呦的青蒿素很大程度受葛洪肘后救急方而来,按文章只能葛洪算原创,屠呦呦算跟随者?
关键是急功近利的职称考核评审机制得要变,很多都是屁股在决定脑袋
看过日本人一种微生物做180种培养基吗?我们有这样的土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