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金评审感想
连续两年评审青年基金,有点粗陋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今年收到13个,9女,4男。3硕,10博。虽然基金委要求资助率控制在30%左右,但我并没有刻意去控制,全凭自己对本子的判断给出评价,也不会刻意挑刺,最后优先资助的5本,有点高,尽可能给大家机会,毕竟还有其他四个专家的意见。一个本子我大概花费两个小时左右,按照摘要,立项依据,研究基础,特色,内容,方案先浏览一遍,基本就知道本子的水平了。再仔细看,理作者的思路和逻辑。
虽说青年基金主要看创新点,不太强调研究基础,但是现在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国内的科研水平也上来了,同时做到有创新又有研究基础的好本子很多。这些本子大部分来自各大985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就对平台一般的申请人来说压力更大,需要更多的积累才能和他们PK。
另一个现象就是部分优秀的硕士背景的申请人员变多,且部分本子写的比有些博士的好。真正的创新很难,每个人的立足点也不同,很难有统一标准,所以需要大家努力,在创新有特殊同时,积累研究基础,博得更大机会。
与君共勉~
感觉楼主很矛盾,前面说青基主要看创新,给了5个优先资助,硕士背景的比有些博士写得好,后面又说真正的创新很难。如果他们申请书的创新不是真正的创新,那资助他们就值得商量了。
矛盾吗?可能是我水平有限,没表达清楚,不好意思。个人感觉真正的创新是很难,所以才需要在注重创新的同时兼顾研究基础和项目的可行性。
硕士比有的博士好,不是普遍现象
非常赞同您的观点!真正的创新真的很难!
私下听过这样的评价:“即便从已获资助的项目中找一些甚至几份原创的项目都非常困难,有些项目我们也明知不需要资助和研究,但是要保持科研持续性和研究水平,不得不选择一些相对可以的进行资助。。。” 尽管是道听途说,但我相信这个说法
所以根据所谓的“创新”来判断本子未必合适,更多的还是判断可行性、意义及基础,个人愚见!
楼主分享的好,我之前评审也有类似的感觉。楼主说的清清楚楚,部分优秀硕士写的比博士还好,真不知道质疑的人语文是怎么学的。另外也赞同楼主对目前创新的点评,青基层次很多创新是微创新,很难谈得上惊世骇俗的大创新,所以对可行性与研究方案的评价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