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GuoZR.com

  • 注册登录
  • 互助中心
  • 我要提问
  • 基金检索
无基金就出局
Funding or Losing
  1. 首页
  2. 经验
  3. 正文

科研失败者的基金申请经验

2017年9月26日 1018点热度 2人点赞 1条评论

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科研工作屈指算来,已经25个年头。如果按照时下流行的科研绩效考核标准,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没有耀眼的人才头衔,没有高IF的SCI论文发表记录,没有重大课题的主持经历,没有国家级、省部级大奖的荣获经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从业以来,自己省部级、地方级的科研项目也申报过几次,结果都是不出意外地名落孙山。仅有的几次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获批记录,也是经历了多次被拒、暂停申报资格、重新申报、重新修改后方获资助。因此,在这里给大家交流的,与其说是成功的经验,不如说是失败的教训。

1、论文发表记录与项目获批的关系

2017年国基项目申报结果公示以后,很多落榜的博友纷纷在网站晒评阅意见,也不乏埋怨之声,其中很多抱怨集中在论文发表与项目获批的关系上。从本人申报及评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经历来看,良好的论文发表记录只是表明申报者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是申报国基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按照现行的评阅标准,选题的理论或现实意义、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与研究基础相比,显得更为重要。

2、选题的冷热门与坚持自己的特色

项目选题的理论或现实意义,是项目获批的第一个要件。作为申报者,在项目选题时,题目不能太热门,也不能太冷门。太热门了,表明该领域已经累积了大量的研究力量、研究成果,申报者很难在研究方法、技术手段上有所突破。太冷门了,说明这个选题已经没有多少理论与现实意义了,科研价值太低。回顾自己前几年的国基项目申报失败经历,要么是盲目地跟踪生物量遥感估测的研究热点,要么是抛弃自己空间情景规划、空间非平衡抽样的科研强项,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导致几次申报,虽然每每上会,但终因通讯评议结果欠佳而惨遭淘汰。

3、科研圈子与人脉的双刃剑作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圈子,科研工作者也不例外。很多国基项目申报落榜的博友,习惯于将自己不是圈子里的人作为申报失败的一个重要理由。其实,圈子的作用是有,但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反而起副作用。从业25年,自己的研究领域的大腕、精英自己不敢说全部认识,但大部分人脸熟的水平还是有的。即使如此,自己多次国基项目申报,仍然难以避免惨遭淘汰的命运。反而是那些在各种学术交流场合从未露面,名不见经传的人屡次获得国基项目的资助。圈子里熟人多的好处是,如果本子落在好友手中,本来是B的“可以资助”评语会变成A的“优先资助”。潜在的风险在于,一个经常在学术圈子露面的人,在向众人展示他的学术光彩的时候,他的学术缺陷、他为人处世的瑕疵,也暴露在众人当中。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对专家不太礼貌的评论,就可能带来申报项目的失败。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转瞬间,自己已经步入了知天命之年。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离退休颐养天年的日子越来越近的人,对名利、头衔早已看淡了许多。得到国基项目资助,自己肯定会会兢兢业业,通过勤奋的工作,回报国家数十万的经费投入;项目被枪,自己也不会过于纠结,因为意味着自己可以好好歇息几年了。作为基金申报大军的一员不太得志的老兵,给刚入门的青椒提点建议:

1、 把握学科前沿,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

从自然基金设立的初衷可以看出,科研申报项目选题的理论或现实意义,是项目获批的首要条件。因此,在积极争取发表高IF论文的同时,潜心研究学科的前沿,科学处理好冷门与热门的关系,坚持自己的特色,是学术青椒成功获批国基项目的必由之路。

2、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事低调,提高学术情商

商场、官场皆有情商,学术界也不例外。作为学术中人,参加学术会议、评审学术论文、进行学术考察、评审科研项目,这些人际交往必不可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事低调的做人准则,同样适用于学术界。学术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经常的情形是,你言辞苛刻、无情枪毙的学位论文的导师就是你潜在的国基项目评委,而你在学术交流会议上冷嘲热讽的专家就是你所在学科国基项目的会评专家。提高青学术情商并不是说不讲原则、一团和气,而是在坚持基本原则前提下,与人为善。因为,在一个不大的学术圈子,学术中人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很难瞒过他人的。

3、 坚持纵向、横向并举,双轮驱动的原则

随着双一流工程的持续发酵,可以预言,国基项目的竞争会趋向于白热化。除了学术大牛、学术精英,作为普通科研工作者,国基项目成功申报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换句话说,科研项目缺失、科研经费断档的威胁,会成为大多科研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坚持纵向的科研申报与横向的科研协作、校企合作,是科研工作者摆脱现实困境的不二法门。没有主持项目,参加者也行;当不了老大,做个科研打工者也行;没有纵向课题在研,小打小闹弄点横向课题维持生存亦可。21世纪受过高等教育、经历过国际视野熏陶的科研中人,应当有宽大、豁达的科研心胸。

出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075041.html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17年9月26日

iRobot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 iRobot

    您并不是失败的科研工作者。成功与失败,留有后人评说,留有时间去检验。您在您领域做得贡献,不是同行难以评说。但是,您在科学网上撰写这些优质博文,影响广泛而又深远,是您做得公益事业,推动了科研圈向上提升而非向下堕落。

    2017年9月26日
    登录以回复
  • 您需要 登录 之后才可以评论
    我的感悟

    如果我们对科研的追求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价值的延伸,那么基金仅仅是这个过程中的路边风景。中与不中,是某些人的认识,但我们追求的步伐不会因为他们的认识偏差而丝毫懈怠。
    --------------------------------------

    最新问题
    • 接收还在排版的论文可以作为代表性论著吗?有DOI 提问人 admin
    • 国自然申请代码2写错了后果有多严重? 提问人 admin
    • NSFC已审核 是否表明形审通过了? 提问人 admin
    • 交了国自然基金,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提问人 admin
    • 国基申报附件部分需要上传5篇代表作电子版吗? 提问人 admin
    • 青基简历里的5篇代表作问题 提问人 admin
    • 未实际发表的论文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 提问人 admin
    • 面上项目提交前,申请年限确定弹窗 提问人 admin
    • 自然基金申请,准聘副教授的简历中,职称 写讲师还是副教授? 提问人 admin
    • 类似的本子同一年可以既申请青基又申请面上吗? 提问人 admin
    热门问题
    • 研究成果栏中的第一标注指的是什么,是论文中基金标注顺序吗? 提问人 iRobot
    • 2016年国自然申请书后缀名FS01,FS02, Proposal漏洞的最终解答 提问人 iRobot
    • 35岁最后一次机会喜获青年基金,记录一些心里的感慨 提问人 iRobot
    • 2020年青年基金公布时间会延期一个月吗? 提问人 iRobot
    • 再一次证明,青年基金没结题就申请面上能中的可能性太小了 提问人 iRobot
    • 从四青的年龄和入选人数看,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 提问人 iRobot
    • 关于国自然系统文件后缀proposal我的解释 提问人 iRobot
    • 收到了科研之友的邮件,国自然申请结果是不是凉了? 提问人 iRobot
    • 有没有国青基金结题不过的,一般会是什么原因? 提问人 qglian

    COPYRIGHT © 2022 guoz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