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GuoZR.com

  • 注册登录
  • 互助中心
  • 我要提问
  • 基金检索
无基金就出局
Funding or Losing
  1. 首页
  2. 经验
  3. 正文

小海龟第一次申请国自然青基幸运中:充分准备,态度端正

2016年3月14日 3731点热度 3人点赞 0条评论

前几天得知青基中了,心里挺高兴的,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肯定,前面的准备没有白费。看到版上讨论很多,我也是从对于自然基金两眼一抹黑开始从版上学到了非常多,一路走来,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本子的修改过程、以及最后评委的评语等等。另外,稍后去掉一些不方便的部分后,我会把我的本子传上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1.        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背景
今年2月刚参加工作,211,985的分校,申请材料口。之前在美国读博士,学校名气一般。青基申请前发表文章大概8篇左右,一作5篇,都还算不错的杂志。国内无人脉,没有非正规渠道能够影响到申请结果。非各类人才(有个地方的小型人才项目)。

2.        端正心态
我相信在版上的朋友一定都经历过米卢时代的中国男足,也应该对米卢的口头禅很熟悉:态度决定一切。慢慢的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才觉得这句话虽然听上去很土,但是很对。申请青基也是一样。很多朋友看到我的情况以后都说我一定能够申请上,我自己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心里有些骄傲自大的,觉得只要随随便便走个流程就肯定能够拿到资助。但是后来学校的前辈老师跟我恳谈了一次,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骄傲自大和认识上的错误。自己前面的成绩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回国后第一次的基金对于我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要以最充分的准备去面对。

这些话,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客气点说,很多之前取得过很好的成绩的人,或者刚从海外回来的朋友,心气儿是很高的,对于青基是有点看不起的,觉得自己的水平跟青千优青是一个档次,要申请的话至少是面上,甚至青年973之类的才更符合自己的档次。

抱着这种心态去写青基的本子,容易犯一些问题,比如立意太高,口气太大,对国内的研究不屑一顾,或者在青基里写了863项目才能完成的宏伟目标等等。版上前几天有个朋友发了个帖子,讲自己前期工作很好,又是优博,又是新世纪,但是青基没中。我没看到他的正文,但是从后面很多朋友的回帖中可以看出来,这位不幸运的朋友可能多少在态度上出现了偏差。

在这里我想对和这位朋友一样,前期成绩突出、心气儿比较高、刚刚成为小青椒的朋友,包括曾经的自己,说几句心里话。首先,前面的成绩有多少真的是因为自己科研能力异于常人的好,自己天资聪颖,自己比别人刻苦勤奋这样得来的?又有多少是在导师的庇护之下分到的果子?每个人心里都应该很清楚。其次,不管前面的成绩怎么得到的,有多好,作为踏入学术圈的新人,一切从零开始,虚心向前辈请教,脏活累活自己扛,谨言慎行,这些是任何一个单位新职工的最基本态度,高校教师当然也不例外。第三,国内的学术圈和基金评审制度相比起国外有些不同,这些不同要自己多体会,多考虑,避免自己锋芒毕露,目中无人,被枪打出头鸟。言尽于此,你我共勉。

特别想要跟和我一样回国的“洋博士”说,要早早打掉自己以为头上的海龟光环,谦虚低调,扎扎实实搞科研。回了国,其实很多时候不如在国内读博士的朋友人脉广、路子熟,所以更应该多学习,一步步来,不要指望一口气拿到所有的好东西。

3.        我的本子的准备过程
写第一稿大概花了一两周的时间。因为想法什么的都是现成的,所以动笔很快。不过琢磨语句和格式花了一些时间。因为第一次写申请书(在国内国外都没写过),所以对于格式不是很熟悉。另外很久不用汉语写学术性的材料了,手很生,而且很多专业性的词语都不知道如何描述。这个问题听上去可能很多人觉得很装X,但是只要是海外回来的朋友我想都应该能体会这种无法熟练使用母语的尴尬。

第一稿写好后,送给了好几位朋友看。这些朋友有的是老前辈,有的是青千,有的是已经回国的师兄等等。给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这里摘抄一些出来给大家参考:

朋友A:
1)题目我感觉还是要改一改,概念有点宽泛,没有提出你申请书的亮点和重点。需要具体“ XX”与“XX”的范畴,这两个概念都比较大。后面可以改为xxx的研究和模拟,或理论模拟,或机理研究等等。
2)摘要中要提到具体的(申请书的亮点和创新点)研究内容,方法,手段和意义。
3)立项依据可以不用分开1,2,3,4,最好写成一个整体。这个和写文章时的introduction相似。你的研究背景不用在这个地方强调。就像你写的,这部分主要分析当前的研究背景,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引出你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也可以解释一些重要概念。同时强调这个领域的重要性。
4)作为青年基金,研究范围不宜过大

朋友B:
1:打算申请哪个口,物理?化学?还是材料,这对写作风格有比较大的影响;我觉得物理,化学,材料可能都可以,主要看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题目和关键词。如果申请物理,写作上可能需要偏重物理机制一些,如果是材料或化学,可能在写作上可以偏重应用、效应等。至于竞争,青年基金应该相差不是太大。
2:题目一定要明了、精炼,请参考历年命中的题目,尤其是你打算申请的学科口;
3:摘要是重中之中,摘要的好坏,决定了本子一半的命中率,因此摘要每一个字都应该有其用处,你可以在丁香园里找一些摘要的模板看看。
4:你的前期工作很优秀,因此,我看完后,有点分不清楚将来研究内容与你前期基础的区别和延伸,我觉得这一部分你可以需要有意识的提出来,或者在立项依据或者在工作基础里,单独列出来;或者在有些地方不要太过提及前期工作,担心会有评审说本子上的内容前面都已经开展了。这样工作基础反而成了不利因素。当然这是写作技巧上需要调整的地方,并不一定需要更改研究内容。
5:语言需要修饰,现在本子上大部分语言感觉是英译汉,有些拗口,这可能和长期写英文有关,需要仔细的琢磨。
6:本子的排版格式需要简洁、大方、整齐。

朋友C:
格式上你还是要做修改,因为国基很看重格式,至少你得按照网上下载的模板来写,而且你立项部分写的太多了,青年基金要看你对这个方向的提炼情况,写的太多他们会认为你没有真正了解你的领域。

根据大家的建议和反馈,我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反复调整结构,精炼语句,目的是为了达到:
1. 从一个不是本领域的专家角度,是否能够看懂我写的是什么意思,做的什么工作,意义在哪,是否重要;
2. 标题和摘要是否清晰具体,逻辑清楚,没有废话;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清晰明了,层次分明;
4. 语言是否自然贴切,语法有没有错误,有没有错别字(这个我容易犯,很多时候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别扭)

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习了一些很有中国特色的申请书写作模式,比如研究内容、研究目标都应该写成什么形式,研究意义要从大的方面一点一点写到小的具体的方面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并不了解的。申请书怎么写,网上有很多大家的经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检验自己申请书写作水平的方法,就是给女朋友(或者家人、朋友等)看,如果他们在完全不熟悉自己做的内容的情况下能够大概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觉得应该资助这样的项目,就成功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很有趣,让人想起白居易给老大妈看自己写的诗的典故。

从开始写到提交,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过的很紧凑,因为正赶上春节放假,以及开学我入职报到,所以特别忙碌,也是对同时做几件事情并且做好的一种能力锻炼。

有一个地方我想特别提出来,就是同样一个青基本子,不同的人看了以后建议可能很不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来,其实本子怎么写,什么风格,真的是因人而异。所以虽然在格式上要求很严格,但是在内容和故事如何组织上,每个人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只是根本的三大要素一定要保证:研究内容要好,逻辑要清晰,文笔要流畅。

4.        申请结果和评委意见
申请结果我也是和大部队一起知道的,没有瞎打听(也打听不到),也没有去查所谓的漏洞。反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拿不到自然还有明年后年,还有各种其他经费获取途径,天塌不下来,我的科研也会正常继续。

得到的评委意见都比较正面,不过貌似也没有评价特别高、建议优先资助的。这也说明我的本子还是有不到位的地方,还需要今后不断提高。以下是评审意见,供大家参考(不方便透露的部分被我用XXX取代了)。在此特别感谢几位专家评委对我工作的认可和建议!

< 1>XXX是具有生物医学、能源工程等学科背景的理论问题,申请人以此为研究对象,选题具有国际前沿性。在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后,申请人提出以实验研究为手段,测量XXX,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 手段,研究XXX问题。这些思路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可行。申请人在此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一个小问题是,XXX可能比较复杂, 如能在理论上对其进行一定的描述,然后与实验结合,可能更有助于对其模型化。建议予以资助。

< 2>XXX是近十几年新兴的一类XXX,对于研究XXX具有重要意义,在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深具应有潜力。该项目针对XXX问题,拟通过实验观察与数值模拟手段,研究XXX,并通过XXX技术,进一步研究XXX。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案和路线切实可行。申请人具有非常优秀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成果,有望做出创新性强的工作成果。

< 3>XXX对于研究XXX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能源环境及生物医药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内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申请者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两方面对XXX等方面进行研究。项目的研究思路清晰,科学问题明确。另外,申请者前期在XXX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很好的研究基础;项目组成人员结构和经费预算合理,建议资助。

5.        结语
不知道自己啰啰嗦嗦写这么些,对大家是否有帮助。不管怎么样,经历过一次自然基金的洗礼,学会了很多,心态上也成长了,得到了很多收获。青基虽然钱不多,但是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这一步走的踏实,我心里也会踏实很多。回首申请过程,感触最大的就是,我实实在在的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从早早的开始在版上下载各类的前人经验、模板、基金委的指南等等学习,到专心写本子,到从各位朋友那里获得意见并且认真修改,到最后提交前仔细的检查各种细节,没有留下任何遗憾。这样的过程是最让人安心的,即便失败了,我也不会有抱怨。

祝大家工作顺利。

标签: 经验
最后更新:2016年3月14日

iRobot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您需要 登录 之后才可以评论
我的感悟

如果我们对科研的追求来自内心深处对自己价值的延伸,那么基金仅仅是这个过程中的路边风景。中与不中,是某些人的认识,但我们追求的步伐不会因为他们的认识偏差而丝毫懈怠。
--------------------------------------

最新问题
  • 进展报告状态还是“等待基金委审核” 提问人 admin
  • 物理学院的教师是否可以在化学口申报面上项目 提问人 admin
  • 综述性论文是否可以写进5篇代表作? 提问人 admin
  • 国家一级学会奖相当于省部级奖励吗? 提问人 admin
  • 高被引论文需要在国自然标书里提一下吗? 提问人 admin
  • 做化学材料的人申请国自然基金需要画技术路线吗? 提问人 admin
  • 国基面上的主要参与者是必须的吗? 提问人 admin
  • 综述反映你的学术认知水平 提问人 admin
  • 参与的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会自动在简历上出现吗? 提问人 admin
  • 为了方便评审,我的唯一通信作者论文,我还是会注明的 提问人 admin
热门问题
  • 研究成果栏中的第一标注指的是什么,是论文中基金标注顺序吗? 提问人 iRobot
  • 2016年国自然申请书后缀名FS01,FS02, Proposal漏洞的最终解答 提问人 iRobot
  • 35岁最后一次机会喜获青年基金,记录一些心里的感慨 提问人 iRobot
  • 2020年青年基金公布时间会延期一个月吗? 提问人 iRobot
  • 再一次证明,青年基金没结题就申请面上能中的可能性太小了 提问人 iRobot
  • 从四青的年龄和入选人数看,青年学者的发展空间 提问人 iRobot
  • 关于国自然系统文件后缀proposal我的解释 提问人 iRobot
  • 收到了科研之友的邮件,国自然申请结果是不是凉了? 提问人 iRobot
  • 有没有国青基金结题不过的,一般会是什么原因? 提问人 qglian

COPYRIGHT © 2022 guoz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