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请:研究基础的思考
科学研究的初心是啥呢?自然基金设立的初衷是啥?我们从事科研的初衷是啥?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科学研究是探索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行为!在这个漫漫长河中,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现在多姿多彩、丰富多元、舒适惬意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生活,也就是说晚上睡觉前不需要担心第二天早上一醒来是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是担心期待的实验结果是否如约而至,着急的是投出的论文尽快接收,忧心自己的研究生是否全力以赴把精力用在论文工作上,看看,这就是科学研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物质生活上的保证,让大家在精神层面有了极大的动力和追求!
我们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一方面享受着科学和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财富,另一方面也加入到科学认知和技术变革大军中,创造更多的快乐和更多的财富!
自然基金资助基础研究,资助有潜力、有能力的研究者探索未知世界,通过申请者提供的立项依据,了解项目的意义,在提出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研究内容,并给出方案和实现的技术路线,专家通过了解这些来对申请人的本子进行评判,资助值得资助的学者和学者提出的项目!
研究基础包括了学者以前发表的论文,那论文是啥?论文是我们对提出的问题,做了某种假设,根据假设设计了试验,经过试验研究,验证了我们的假设,或者解决了提出的问题。问题有大有小,有关键的和不是那么关键的,有迫切的还有不那么迫切的!也就是说我们自己提出了很多问题,一个问题发表一篇论文,对该问题的解决大家都在做,通过发表的论文学者们互为参考借鉴,共同进步,这就是论文的价值或功用!能作为代表性能代表我们解决的问题里最最重大,重要的,有显示度,有影响力的论文就是代表作了!除了代表作之外,自然还有很多论文呢!现在为了避免重复,避免有晒论文之嫌,那我们可以说在针对项目相关的某个问题和某个研究上解决了啥,有啥贡献,在深入研究上又有了新的认识,获得了新的灵感,在此基础上申请了本项目,希望获得资助!个人觉得以此逻辑阐述,自然,顺理成章,不卑不亢,没有任何造作扭捏之嫌,就是我们的研究基础!
至于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以及技术路线,有些专家以没说清楚、没抓住关键点等为由拒掉本子。双方都有责任,一方面申请人呈现时在表达水平上确实需要提升,另一方面作为专家应该放眼整个本子,从个别部分拒绝一个本子来看是不合适的。比如,仅仅因为技术路线没有说清楚就觉得不行,对申请人来说多亏呀!
也就是说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本子上,用在去猜测和模拟迎合素未谋面,有可能会提出各种挑剔问题的专家的口味上,而不是去赶快做实验,急切的验证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能否得到预期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本子被拒绝一次,耽误3年。人生如此之短暂,能有几个三年来等着资助的经费下来?这还是被拒绝之后第二年顺利获批,如果是第二次继续被拒绝呢?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还有一点,团队也是完成项目的保障,以实际情况来看,倒不如去掉团队这部分。项目获批,项目负责人自己会组织合适的参与人选进入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而不是临时组队,拉来几个学者,甚至会找来其他单位的学者作为参与人,硬生生的把人家的单位作为合作单位,也许上面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想想,青基、优青、杰青这些都是不列参与人的,哪个人才项目因此而受到影响了?没有啊!
即便如此,根据有经验的学者建议,比较合适的团队组成如下,仅供参考:
1、人员结构要合理,既体现项目的需要,又能体现人才培养,比如研究生,这也是自然基金的一个重要作用;
2、根据研究内容合理的选择参与人,比如,申请人具备哪方面的储备或研究基础,要完成研究内容必须有某某参与人的加盟(可行性和研究基础中要反映出来);
3、和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有论文的优先考虑。
正高(0~1位),自己要是副高或中级及以下,该正高年龄上应该大自己最好15岁以上,用意是培养后生,更能体现合理性,否则正高会干活吗?容易受到质疑,因此每年差不多2个月左右为宜,时间再多自己都不会相信;
副高(1~2位),志同道合的人,抱团取暖,互相友情客串参与;
中级及以下,(1~2位),做实验要用,讲师+实验员或技术员或技师等;
博士后(0~1),如果是自己的博后,是真正干活的人,可以发劳务费的;
研究生,劳务费90%以上的使用者,其中博士生(0~2位),研究内容里的两个科学问题的解决者。硕士生(0~3),如无博士,可以承担两个科学问题,否则就是实验测试理化分析野外调研等。
大家注意,基金委提供的模板里没有本科生,一些没有硕士点的高校比较尴尬,要不就是从有硕士点的单位借研究生,或者就直接用本科生参与研究,原则上不能发给本科生,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也是各显神通。
综上所述,本子质量为王,其他的都是浮云,专家总要持挑剔的、不信任的以及怀疑的态度看待到自己手上的本子,一旦本子质量很差难以阅读,就会在研究基础、方技术路线,团队,预算等这些地方挑毛病!
以上是个人的想法,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